|
來自商務部的消息稱,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部國家級內貿發展專項規劃《國內貿易發展規劃(2011—2015年)》即將&&。該規劃旨在發揮內貿引導生産、擴大消費等方面的作用,目標是到2015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萬億元,比現有規模增長約80%。
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消費對經濟拉動達到4.5個百分點,對GDP的貢獻連續兩個季度超過投資和凈出口。有專家預測今年消費對國內生産總值的貢獻率或將超越投資,於近10年中首次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在這種態勢下,&&內貿規劃引導內貿生産和擴大消費,顯然有利於穩固這一良性的經濟增長勢頭。
內貿規劃只是一部指引性規劃,據了解,相關部委接下來會有一系列促消費的政策&&,例如加大對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力度、對傢具建材消費進行補貼、適度調整部分消費品的消費稅等。這些措施的&&,無疑將能起到進一步刺激消費、擴大內需的作用,但也應看到,刺激消費政策具有臨時性,只能使消費繁榮一時,還有可能提前透支市場的消費能力,因此並非長久之計。
從根本上看,“擴內需”還應借內貿規劃&&之際進行頂層設計和通盤統籌。首先必須加快推進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收入是消費函數中最重要的變量,沒有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續提高,消費就失去了根本內動力。其次是進一步補貼流通領域,推動&&流通領域稅費減免政策。此外,一些壟斷性行業的超高利潤,事實上已經限制了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的提高,需予以削減。
當然,通盤統籌和具體政策之外,還需要間接“援助”,比如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消除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堅定地調控房價,讓被住房擠壓的其他消費得以釋放。一言以蔽之,&&階段性、臨時性消費刺激措施固然有益,但消費持續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必然是通盤統籌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