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産證券化無法節約銀行資本
2012-09-06   作者:羅克關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在千呼萬喚中,新一輪的資産證券化試點日前正式啟動。但是,與市場預期有所不同的是,本輪試點的資産證券化業務可能無法為銀行節約資本。
  根據國開行9月4日在中國貨幣網上挂出的“2012年第一期開元信貸資産證券化信託資産支持證券”發行材料,本期證券的資産池涉及43名借款人向國開行借用的49筆貸款,截至2012年8月1日,全部未償債權本金總額101.6644億元。以規模計,這將是國內資産證券化數輪試點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嘗試。
  筆者注意到,在國開行挂出的發行説明書中包含有兩種類型的回購條款。其一是清倉回購;其二是強制性贖回。以強制性贖回條款為例,如果未來進入信託資産池的證券化資産出現不合格情況,國開行須按照合同規定對相關資産給予贖回。
  這也就是説,即便此部分資産經由證券化而轉出銀行現有的資産負債表,但發起銀行仍將對其質量等重大問題承擔保底責任。根據銀監會2009年下發的《商業銀行資産證券化風險暴露監管資本計量指引》(簡稱《指引》)的規定,由於發起機構仍然“有義務承擔被轉讓資産的重大信用風險”,因此此類資産不能在計算風險加權資産時予以扣除。言外之意,就是商業銀行必須為這種情況下的資産計提資本,不管其是否已經實施證券化。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銀行、銀監會和財政部5月份就本輪資産證券化試點而聯合下發的通知中亦明確規定,在資本計提事項上商業銀行必須參照《指引》相關規定執行。此外,銀監會已經發布並將於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中亦明確規定,如果存在“遠期資産購買”承諾,商業銀行相關表外項目的信用轉換系數仍然是100%。
  這意味着,市場此前對銀行信貸資産證券化重啟將分流商業銀行資本壓力的期盼,至少在本輪試點期間將無法實現。事實上,在去年底至今年初商業銀行面臨多方面的資本補充壓力時,經由信貸資産證券化來給銀行龐大的資産負債表實施“瘦身手術”,正是各方寄予厚望的一種分流減壓渠道。不少業內人士甚至希望,監管層應該像允許當年四大資産管理公司以買斷方式接收四大行不良資産那樣,允許銀行操作完全意義上的資産證券化業務。
  如果這一出路無法走通,那麼商業銀行目前恐將面臨更大的轉型壓力。從過去兩年以來的經營情況看,由於資本瓶頸日益突出,不少商業銀行正在積極發展不消耗資本或者少消耗資本的相關業務,銀行總資産擴張也一再減速。以銀監會剛公布的7月份銀行業金融機構122.92萬億元的總資産數據為例,這已是年內第二次出現環比負增長的局面。其中不僅大型商業銀行總資産出現了環比負增長,股份行與城商行的總資産規模也罕見地出現下降。
  未來會是怎樣?在信貸資産證券化業務運作成熟之後,商業銀行能夠完全以賣斷表外的方式實現自身資産負債表的良性循環麼?我們現在還不知道答案。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央行:加大存量信貸資産的結構調整力度 2012-08-03
信貸資産證券化是利率市場化的前提 2012-07-02
信貸資産證券化改革應明確長期思路 2012-06-18
平台貸恐難唱信貸資産證券化主角 2012-06-07
新一輪信貸資産證券化基礎資産擴容 2012-06-0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