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過渡期尤其需要經濟政策保持穩定
2012-09-06   作者:易憲容(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易憲容

  無論是滙豐8月份PMI(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還是國家統計局公布的PMI,其終值都會讓人對中國經濟增長産生擔心。PMI數據惡化反映中國經濟至今沒有找到新的增長動力。因此,不少市場分析人士推斷,當前可能是政府新政策&&的節點。不過,在筆者看來,當下國內經濟政策變動的概率不會太高,新的政策&&估計要到明年新一屆政府上任之後了。
  這麼判斷,是有歷史依據的。中國經濟增長的政治周期性已成了一種規律。由於對現實的經濟把握與定位、專業水平、個人閱歷及認知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使得不同的領導人處事的風格與關注經濟問題重點都會有很大差別,從而推出的經濟政策有很大靈活性。正因為這樣,在上一任與下一任的工作交接期,經濟政策的變化更多表現為以靜制動。這樣,上一屆政府就能為下一屆政府留下更為靈活的調整或改革的空間。
  同時,在這個經濟政策穩定期,往往也是對以往經濟政策一個認真反思期。這種反思既要看到上一任成績,更要看到以往的經驗有哪些值得認真總結和思考的東西。比如對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認識,當前整體的經濟增長下行意味着什麼?這樣的追問,既含有一個與什麼比較的問題,也隱含着早兩年的經濟增長態勢可否持續的問題。
  對於前者,如果當前中國的經濟增長下行主要是與2009年至2011年這種以信貸快速擴張來拉動的“房地産化”為主導的經濟增長,那麼當前的“去房地産化”導致經濟增長下行也是一種必然。而經濟的“去房地産化”自然會導致中國經濟發展戰略及國內産業結構出現重大調整。如果從這個角度來思考,那麼當前的經濟增長下行並非有多大問題,短期的困難或為中長期的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奠定基礎。如果從橫向看或國際比較這樣的角度來思考與判斷,則毫無疑問中國經濟仍然處於潛在的快速增長期。很顯然,以“房地産化”為主導的經濟是不可持續的,這已成為決策層的基本共識,只不過對於“去房地産化”的方式上還有些分歧。但這種分歧很快就會讓人們從現實經濟生活中理出一條更適合中國的政策思路。
  從未來經濟發展的大思路上來看,同樣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問題。比如,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國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以求重塑經濟增長模式,但是,在當今的環境下,經濟政策根本就起不了作用。這就逼迫我們不得不再進一步反思,當前的經濟問題究竟是政策問題還是經濟本身的問題?如果是經濟本身的問題,或是長期的經濟問題,那麼短期政策調整豈能有效?
  比如説,當前中國經濟增長下行,既有國內“去房地産化”所導致的結果,也有外需快速萎縮的原因。也就是説,美國金融危機對出口為導向的中國經濟造成了巨大衝擊。外需的快速萎縮成了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下行的重要原因所在。今年上半年國內GDP增速下降到了7.8%,其主要原因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廣東、浙江、上海及北京四個省市經濟快速下行所致。當然,不否認也與房地産泡沫一定程度的擠出有關。而在外需短時期內(至少五至七年)難以恢復的情況下,我們無法通過短期政策的調整來刺激出口,增加外需。這自然要把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重點放在擴大內需上。
  擴大內需將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最為關鍵的問題所在。美國3億多人口,年消費達11萬億美元,而中國13億人口,年消費4萬億美元。中國人均消費不足美國十五分之一。也就是説,假如中國內需增長到美國人均水平的十分之一,那中國GDP總量就將上升至80萬億元以上,潛力巨大。還有,中國不僅居民消費能力低,而且存在嚴重的如城鄉之間、中小城市與大城市之間、東部沿海與中西部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巨大的不平衡。因此,對於歐美疲弱的需求來説,中國潛在需求是巨大的,問題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激發出來。國內居民的潛在消費力並非是可用短期的經濟政策變化可激發出來的,只能通過重大制度改革來實現。比如土地制度、戶口制度、勞動收入分配製度、教育制度、政府職能重新調整等重大制度改革才能激發出來。
  我們可以看到,基於對經濟政策的反思,當前政府在保持宏觀調整政策基調的同時側重點也在不斷變化。財政政策已經轉向為以依法收稅及不收過頭稅為基調,而不是加大刺激政策的力度;而貨幣政策調控工具則把重點放在密集地使用逆回購操作上,至少使用動用以往頻率甚高的下降準備金率及減息的工具會比以前更為慎重。這些變化跡象都表明,在政策調整的過渡期,確保經濟政策減少變化或經濟政策的基本穩定,應該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選擇。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穆迪將歐盟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 2012-09-04
國稅總局將研究紅利稅調整問題 2012-09-01
住房價格調整依然是核心問題 2012-08-30
兩市再創調整以來新低 滬指收2053.24點跌0.96% 2012-08-29
把利用日資與中國結構調整結合起來 2012-08-2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