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鴻祎在中國的互聯網江湖裏絕對屬於一個另類,從其1998年10月為了實現“讓中國人能用自己的母語上網”的理想而創建3721公司之始,以簡單方便的“用中文上網”的理念吸引網民安裝而後鎖定註冊表,而且無法卸載,被業內同仁視為流氓軟體,其本人也憑此成為中國互聯網“流氓軟體之父”。 戴上中國互聯網“流氓軟體之父”帽子的周鴻祎似乎並未在意,因為他在意的是在當時包括阿里巴巴還是百度、網易、新浪等公司都還處在巨幅虧損乃至破産邊緣之時,3721能支持用戶通過中文找到自己要到達網站的方法贏得了用戶的眼球。當然,用戶要到達的這些網站必須在3721註冊並付費才行,這種極為清晰的商業盈利模式使得3721公司2001年在中國互聯網企業中率先宣布盈利,這對於推動國內互聯網企業在2012年之後十年的迅猛發展起到了表率性的作用。只有盈利的互聯網企業才能贏得國內外戰略投資者的關注,周鴻祎以及3721的盈利讓眾多國際創投大鱷把目光轉向了當時國內正在一涌而起的中小型互聯網企業,讓國內互聯網行業收穫了最為輝煌的“黃金十年”。 3721的成功不僅使得周鴻祎在業內成為同仁關注的“公敵”,更使得周鴻祎獲得了其事業成功的“第一桶金”。2004年1月,雅虎出資1.2億美金購買了香港3721公司,這為後來周鴻祎成立奇虎360公司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2006年3月,周鴻袆創建奇虎公司,出任奇虎董事長,把創新的目光對準了計算機軟體殺毒行業。當時,國內的軟體殺毒業多是採用付費殺毒的模式,用戶則不太願意花太多的銀子用於軟體殺毒。具有敏銳商業眼光的周鴻祎發現了這一商機,打着“免費殺毒”的大旗讓奇虎公司旗下的最主要産品360安全衛士一夜之間牢牢佔據了計算機用戶端的桌面,一場“免費殺毒”大戰讓奇虎賺的是盆滿缽余,促使奇虎360在2011年3月30日於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而其它投入重金用於軟體殺毒開發的同行大佬則虧得是傾家蕩産。 周鴻袆在國內互聯網江湖的闖蕩始終是抱着“見誰滅誰”的宗旨,而且把矛頭總是對準行業中的巨頭。在其大打“免費殺毒”大戰時,他讓當時的殺毒巨頭金山和瑞星連喘口氣的功夫都沒有;2010年秋,周鴻袆又把敵意的目光瞄上了騰訊,在宣傳騰訊侵犯用戶隱私權同時推出了“360扣扣保鏢”,迫使騰訊被迫“做出了一個最為艱難的決定”,引燃了在互聯網江湖中具有里程碑效應的“3Q大戰”。2012年8月,周鴻袆再一次出手了,這一次的對手是佔據國內搜索引擎市場近乎七成份額的百度。360搜索功能推出一週之後,在國內搜索引擎市場的份額便上升到10%以上,讓谷歌退出國內搜索市場後一直拔劍四顧找不到對手的百度被迫“半夜出手,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發起了針對360搜索的專項反制行為,被業內人士戲稱為“3B大戰”。用互聯網江湖中人的話説:周鴻袆走到哪,哪便雞飛狗跳不得安寧。 在國內互聯網江湖中,周鴻袆野蠻生長了14年,而國內互聯網行業也同步迎來了輝煌發展的“黃金十年”,由此可見,在周鴻袆野蠻生長的刺激下,國內互聯網企業的日子真是“痛並快樂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