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新低警示:中國經濟見底還未到來
2012-09-04   作者:張茉楠(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張茉楠

  8月份,中國官方製造業PMI指數為49.2%,跌破了50%的榮枯分水嶺。與官方PMI回落的走勢一樣,滙豐PMI指數經季節性調整後從上月49.3大幅回落至8月份的47.6。作為經濟先行指數的PMI持續走低,很可能預示着中國經濟見底的時間窗口繼續延後。
  當前,由於歐洲經濟二次衰退已經既成事實,歐洲陷入了財政緊縮、融資困境以及隨之導致的私人部門信貸量減少之間的惡性循環,而這正通過貿易鏈和信貸鏈,影響全球經濟、貿易及製造業産出,全球製造業出現同步放緩。
  中國製造業大幅萎縮是全球製造業普遍遇冷的折射,這背後既有周期性因素,更有結構性因素。首先是“庫存-投資”周期一時難以有效啟動。從庫存看,零售庫存對供應商庫存消化幅度有限,企業進一步補庫存動力不足。從投資周期看,由於短期內全球尚缺乏新興技術和産業變革來提振資本回報率,即便是第三次革命也還處於前夜,還沒有進入大規模集中爆發期。因此,進入新的固定資産投資周期還為時尚早。
  而最根本問題是全球供需失衡的深層次矛盾還未得到有效解決。全球經濟的潛在總産出和潛在需求構成長期負面影響,去杠桿化是每一輪危機後的必由之路。
  從需求缺口看,發達國家過度消費導致了龐大的家庭債務,美日歐現階段陷入了規模約為1萬億美元的總需求不足狀態。儘管中國內需正在成為全球經濟復蘇的主要需求動力,但中國消費的增加還不足以彌補美國消費的萎縮。中國家庭消費僅佔GDP的35%。美國個人消費總額約10萬億美元,差不多是中國個人消費總額1.6萬億美元的6~7倍。相比之下,日本和德國家庭消費增加有一定餘地。然而迄今為止,這些國家從衰退中復蘇的動力並非來自國內需求的擴張,而是像危機前一樣,依靠出口驅動型增長,因此,對全球而言尚有很大的需求缺口。
  中國製造業活動自身的情況則更為複雜。短期看,PMI指數的大幅回落表明歐債危機對中國實體經濟的衝擊進一步顯現。作為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歐盟在中國出口中佔比為20%,因此,在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供應鏈中,歐債危機首先導致了中國經濟增長滑坡,進而擴散到更多亞洲發展中國家,形成了全球需求端(歐美)和全球供給端(亞洲)同步放緩的格局。
  中長期看,中國製造業面臨的增長困境也預示着未來增長動力可能不足。製造業企業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增速下滑、需求疲軟、成本上升、利潤縮水”這樣的困境,更要面對結構調整和轉型的難題。事實表明,中國製造業長期以來賴以高增長的要素基礎和國際大環境正在發生趨勢性改變,這對於依賴於“成本驅動”以及處於全球産業鏈低端的“中國製造”而言,利潤空間會越來越小,被淘汰出局的將會越來越多。如果“中國製造”不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開闢新的需求,那麼,製造業就不是短期疲弱的問題,而是長期強制調整的問題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8月滙豐製造業PMI終值47.6 創41個月低點 2012-09-03
中國8月非製造業PMI上升 但經濟風險猶存 2012-09-03
8月滙豐製造業PMI終值47.6 創41個月低點 2012-09-03
PMI九個月來首次跌破50%臨界點 2012-09-03
經濟仍在下行:8月中國製造業PMI為49.2% 創9個月新低 2012-09-0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