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回購能有效提振股市
2012-08-29   作者:孫勇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受回購消息提振,寶鋼股份昨日強勢漲停,多只鑽石底隨之聯袂上漲,帶動股指上行。
  自從有“鑽石底”之稱的上證指數2132點破位之後,極度看空中國股市的言論四處瀰漫。一方面,經濟下行的恐慌被過度放大,另一方面,市場對於監管層所推出的一系列股市新政蘊含的潛在利好置若罔聞。跌跌不休成了A股的主旋律,甚至一些旨在呵護股市、提振投資者信心的言論也受到網民憤激的圍攻與抨擊。這一切,説明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信心潰散到極為嚴重的程度,如無有效的手段和機制加以提振,中國股市前景堪憂,其帶來的負面效應將難以估量。
  如何提振股市信心?有形的政府之手當然可以發揮作用。但過往的實踐經驗一再證明,所謂的股市維穩政策固然能起一時的效果,但最終不能改變市場規律作用下的股市走勢,而且會強化股市的“政策依賴症”。因此,股市向好終究要靠其內在的市場機制所發揮的調節功能。從中國股市長遠發展這一千秋大業着眼,目前的低迷行情,未嘗不是各方探索以市場化手段來挽救股市危機的歷史契機。將寶鋼股份回購放在這一視角下考量,其意義不容小覷。
  從市場化的角度看,回購股票是上市公司進行市值管理的重要手段,它既能維護並彰顯上市公司的固有價值,也能通過回購當下價值被低估的股票謀求未來的資本收益。這是上市公司實施股票回購的根本動力所在。回購股票的力度越大,越能夠證明上市公司認可自身價值。對投資者來説,它所傳遞的信息比常規的信息披露更真實,也更有説服力。因此,回購行為對於公司股價的提振作用不言而喻。寶鋼股份宣布50億回購方案後,其股價應聲漲停就是明證。
  作為市值管理的一種手段,股票回購在境外市場上十分常見。有統計表明,美國市場每年的公司回購次數平均為580次左右,每年平均發生回購的公司超過400家。眾所周知的案例是,去年在美國股市低迷時,巴菲特宣布回購旗下公司股票。最新的一個案例是,寶潔公司日前公布,受益於快餐部門銷售強勁帶動,截至6月底的純利升近45%,計劃回購總值40億美元股票。相比之下,回購在A股市場的案例不多,迄今只發生過30例。
  毋庸諱言,市值管理對於中國上市公司而言,似乎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究其因,一則是因為中國沒有建立有效的股權激勵制度,上市公司高管的收入基本上和公司股價沒有關係;二則是由於中國上市公司並購制度極不完善,股價的走低很難導致相關上市公司被對手並購,控股權與股價無關自然使得大股東喪失維護股價的動力。這兩點與美國恰恰相反。中美兩國股市回購案例的數量反差皆因於此,這種差異應成為中國監管層未來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制度的一個重要切入點。
  儘管回購股票屬於上市公司財務自治的範疇,外力無權干涉,但在弱勢行情中,上市公司回購股票終究是一件值得稱道的善舉。以此觀之,如果寶鋼股份回購能夠引發A股其他上市公司的跟進,形成一波回購潮,則不僅是相關上市公司之幸,也將對中國股市形成真正的提振作用。當然,前提是這種回購必須是市場化的,即:它是基於上市公司理性決策後的自發行為,其背後不應有“窗口指導”的魅影,也不應有敷衍“救市”呼聲的雜蕪考量。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存款保險制度或成金融市場化改革加速器 2012-08-28
員工持股計劃徵求意見結束 乃股市市場化必須步驟 2012-08-27
農民售糧渠道單一利益無保障 收購市場化程度待提 2012-08-21
新股發行市場化仍是泡影 2012-08-14
用好利率市場化這把“雙刃劍” 2012-07-3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