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轉移新機遇
2012-08-29   作者:莊健(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今年前7個月,中國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資由過去高達兩位數的增長轉為減少3.6%;産業轉移産業轉移增速也由過去的兩位數減緩為7.8%。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速為7.6%,與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2008年第三季度)的水平相當。今年上半年,東部10省(市)地區生産總值平均增速為9.2%,中部6省為11%,西部12省(市)為12.1%,東北三省為10.5%。以上幾組統計數據看似不相關,但仔細分析可以發現:在目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情況下,外需疲軟、外商投資減少,中國經濟明顯減速。但從國內不同區域經濟增長速度看,西部高於中部和東北,而中部和東北高於東部。假如今後5-10年這一趨勢得以持續,那麼中國經濟的地區結構和産業結構都將發生重大變化,國內産業轉移將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事實上,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在全球範圍內較大規模的産業轉移已發生了三次:第一次是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將鋼鐵、紡織等傳統産業向日本、聯邦德國等地區轉移,在國內集中力量發展汽車、半導體、通訊、電子計算機等新興産業。第二次國際産轉移浪潮發生在20世紀60-70年代,日本、聯邦德國向亞洲“四小龍”和部分拉美國家轉移輕工、紡織和機電等勞動密集型加工産業,自身則發展化工、汽車等資本密集型産業以及集成電路、精密機械、家用電器等技術密集型産業,並由此帶動了這些國家和地區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了20多年。第三次國際産業轉移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和亞洲“四小龍”等新興工業化國家(地區)繼續把勞動密集型産業和一般技術密集型産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特別是把加工製造業和電子信息産品製造業向中國內地轉移,美國、日本和歐洲發達國家重點發展知識密集型産業,新興工業化國家(地區)重點發展技術密集型産業。
  從産業轉移所波及的國家(地區)和轉移方式看,前兩次産業轉移主要通過簡單貿易和水平分工形式實現,第三次産業轉移則通過生産要素(勞動力、資金、資源、原材料、技術等)的全球範圍流動和全球價值鏈垂直分工實現,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波經濟全球化。
  中國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通過改革開放,融入經濟全球化浪潮,逐漸成為第三次全球産業轉移的最大承接地。1992-2007年,中國連續16年成為發展中國家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累計利用外資超過8200億美元。持續的産業轉移和全球化,使得中國在製造業低端加入全球價值鏈,與全球産業實現對接和融合,成為“世界工廠”和“代工製造平台”。2009年中國超過德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出口國;2010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然而,我們應該清醒地意識到: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借助於廉價勞動力優勢參與並受益頗豐的第三次全球産業轉移和第一波全球化過程正漸行漸遠。為保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中國的産業轉移和全球化戰略正面臨轉型和升級的考驗。
  由於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的復蘇緩慢和中國國內人口老齡化的迅速到來,中國過去那種滿足於“世界製造業組裝車間”和處於全球價值鏈低端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方式已不能繼續下去。中國必須緊緊抓住全球金融危機給中國發展提供的重要機遇,在擴大內需的條件下參與第四次全球産業轉移和第二波經濟全球化過程,把擴大內需和國內産業轉移、深度介入經濟全球化有機地結合起來。
  具體而言,第四次産業轉移將以中國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大規模的産業轉移為主要特徵,是在沿海地區逐漸向全球價值鏈高端延伸的前提下構建國內價值鏈的過程。
  對東部沿海地區而言,除了要把不符合自身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産業逐步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外,要把重點放在企業“走出去”方面、通過海外設廠或海外並購等方式,吸收外國技術、人才等高級生産要素,爭奪利潤豐厚的研發、品牌、渠道等價值鏈高端環節,實現産業升級。而對中西部地區而言,則要充分把握國內産業轉移轉移的有利時機,發揮資源豐富、要素成本低、市場潛力大的優勢,大力發展現代製造業和服務産業,實現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加快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中西部承接産業轉移 中國經濟區域版圖悄然轉變 2012-08-20
杜鷹:我國西部地區承接産業轉移層次明顯提升 2012-08-19
貴州設置“防火墻”拒絕高污染産業轉移 2012-06-12
貴州設置“防火墻”拒絕高污染産業轉移 2012-06-12
河北滄州建設&&産業轉移創新基地吸引&&安家落戶 2012-05-1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