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日晚間最新消息,轉融通業務試點即將正式啟動,這當是券商創新大會的最新成果。此前,還有諸項創新舉措陸續落地。22日,證監會公布券商資管業務試行辦法修訂稿;23日,證監會發布《證券公司代銷金融産品管理規定(草案)》,放寬證券公司代銷金融産品範圍;24日,證監會再出規定,將境外股東持股券商比例提升至49%,以及合資券商申請擴大業務範圍年限降至兩年。 筆者認為,證監會連發新政,此舉不僅打開證券公司盈利天花板,更是改變了未來財富管理市場的格局;不僅意味着券商創新業務將迎來突破,並有望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更將大大激發證券公司的創新潛能。 以資管業務為例,此次修訂業界將其總結為兩點:一是門檻降低,二是投資範圍擴大,大集合、小集合、定向産品的投資範圍均出現不同程度地擴大,尤其是定向産品,投資範圍從證券市場擴大至整個金融市場。而這一點,堪稱是此次修訂的最大亮點。 此前,證券公司資産管理業務投資主要限於股票、債券、證券投資基金、央行票據、短期融資券、資産支持證券、金融衍生品、股指期貨等有限證券品種。但是,隨着市場的發展,新的投資品種逐漸涌現。因此,適度擴大資産管理投資範圍,就有利於證券公司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開發設計多樣化的産品,滿足客戶差異化財富管理需求,服務實體經濟。同時,從成熟市場國際投行的經驗看,投資範圍廣、資産配置靈活、産品線完整是其資産管理業務的重要特色。 同時,以往投資者較多依賴銀行渠道購買理財産品,並且形成了低風險産品找銀行、投資股票類産品找基金,其他産品找私募、信託等機構的格局,大量資金甚至繞過專業理財機構通過個人渠道進入PE或非陽光私募的盤子之中。而門檻高、同質化嚴重的券商資管成為投資品中的“雞肋”,多年來規模一直遠遠落後於銀行及基金産品。 如今,隨着證監會新政的發布,未來券商資管就有望提供覆蓋面最全的産品線。從股票、債券、期貨乃至一級市場一對一的另類投資,眾多銀行、基金、信託等難以提供的産品都將出現在券商的“菜單”上。而且,還不需要等待審批,可以契合市場需求快速發行。 而在此次公布的徵求意見稿中,還有一點值得關注,雖然這看似個簡單的動作,但會給券商資管大集合産品帶來深遠影響。那就是明確了全行資管集合計劃産品將由之前的監管機構逐一審批制轉變為備案制。 審批制下券商發行集合産品耗時耗力,在考慮成本收入因素後,自然更願意將有限的産品資源投向毛利較高的股票型産品,進而導致券商資管産品線單一。但是,在改為審批變備案後,券商資管未來在集合産品的發行上將更有的放矢,通過發行投資貨幣、債券等低風險資産的産品,券商資管産品線和規模都將迎來快速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