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産稅討論經年,上周又成熱門話題。先是傳出湖南湖北欲開始房産稅試點,後由財政部等出面澄清。接着,一份所謂“央行報告”不脛而走,稱房地産限購政策應該盡快解除,代之以全面徵收房産稅,此信息旋即遭央行否認,稱此不代表央行觀點,只代表研究者個人。 房産稅經歷數年討論,以及在上海、重慶等地試點,未成熱點久也,為什麼大家突然又把目光聚焦於此。 限購等嚴厲措施實施年余,房地産市場在最近兩個月出現價量齊升局面,並引起中央檢查組奔赴各地督導,住建部等一再嚴令調控政策不會松動,並厲責部分擅自松動購房政策的地方。
但是,與市場自由相悖的限購等政策屢遭批評,長期看,房地産市場也不可能永遠依靠行政手段“維穩”,因此,還房地産正常市場環境,賦予其充足市場活力,只是時間問題。 基於國外成熟市場經驗,房産稅無疑是調節市場相對公平的辦法之一。購買多套房或者住大面積需要多繳稅,既照顧社會公平,也可遏制投資投機需求,早就列入房地産調控諸多政策選項之一。 因此,當限購政策仍未松動,而房地産市場似乎又有啟動跡象時,人們希望房地産市場有個穩定可持續的政策,以便預期未來。既然國外成熟市場可以用房産稅控制調節,國內市場借鑒完善這一辦法,既有現實性且有可行性。 因此,央行杭州支行的研究報告一出,嗅覺靈敏者冠以“央行報告”字樣,放大其眼球效應,從傳播力度看,也確實起到了相應效果,説明在房地産市場多變,未來難料的背景下,公眾對穩定政策和市場的可預期有非常高的需求。 兩湖傳出的消息,則反映了地方政府對開徵房地産稅的急迫態度。土地財政因房地産調控而大幅縮水,欲悄悄松動又屢遭嚴厲批評,迫使地方政府另辟通衢增加收入。 開徵房産稅,特別是啟動徵收存量房稅收,是一筆可觀且穩定的收入。比較限購等行政手段一味壓制投資性和改善性需求,房産稅則相對“規範”和公平,假以時日,成為穩定財源的潛力巨大,因此,地方政府當然會有積極性推進。 但是,房産稅討論、試點經年而未全面鋪開,自有其為難之處。個人家庭信息的收集、稅收標準的厘定、徵收成本和難度的考量等等,都令房産稅開徵倒懸空中,落地甚難。 考慮到今明兩年重大政治議程的因素,重大經濟政策指向“穩定”的概率最大,房産稅很快鋪開並不現實。不過,外需疲軟嚴重拖累中國經濟增長,擴大投資又受限於債務高企的局面下,給房地産平穩發展創造一個相對穩定的政策環境,非常符合現實需要,加快推進開徵房産稅可能演變成多方博弈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