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銀行8月2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為47.8,創下9個月以來最低。
幾個分項關鍵指標最為讓人憂慮。8月份製造業産出轉向萎縮引人關注。製造業産出指數初值7月份還在50.9,位於PMI分水嶺50以上,而到8月卻降至47.9,為5個月以來最低。産出指數萎縮,説明低迷企業已經傳導到了生産企業,生産企業停工或者半停工數量在增加,生産企業生産積極性大幅下降,這預示着企業經營在急劇惡化。新訂單萎縮加速,特別是新出口訂單指數創2009年3月以來的新低,説明我國出口低迷形勢已經壞過金融危機時期,顯示製造業經營活動低迷不振在加劇。
更加需要重視的是,採購庫存加速萎縮,成品庫存加速擴張。採購庫存加速萎縮預示着許多企業生産開始停滯,採購動力在減弱,製造業開始全面進入萎靡不振時期。而成品庫存加速擴張,證明産能過剩問題愈演愈烈。根據IMF此前報告,中國目前的産能利用率只有60%。美國當前的全工業利用率為78.9%,而在金融危機高峰期這個比率為66.8%。這意味着中國目前的産能利用率尚不及美國2008~2009年金融危機的水平。
滙豐8月份PMI初值創下9個月以來最低,預示着我國經濟之根基的實體經濟有惡化趨勢。實體經濟形勢不見好轉,甚至萎靡不振下去,接下來一系列問題就會引爆出來。第一個受到衝擊的就是就業。近期,珠三角、長三角出現的農民工返鄉潮就是表現形式之一。再接着,虛擬經濟泡沫將破裂,高速發展中孕育和掩蓋的經濟金融風險就會顯露出來。近期,在全國特別是溫州等地接連爆發的民間借貸風險以及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連續幾個季度持續攀升就是跡象和苗頭。
製造業萎靡不振、工業企業經營持續惡化狀況必須盡快改善,應對經濟持續下滑的一系列措施一定要盡快&&。高速發展帶來許多問題,但是解決這些問題仍要依靠發展,在發展中解決和消化這些問題,是確保經濟軟着陸的關鍵。決策層應加大宏觀調控政策的力度,我國內需、消費和國內投資潛力巨大,關鍵看如何採取得力恰當的政策措施挖掘和調動起來。
從投資上來説,政府主導的投資精力主要放在在建續建國家重點工程項目上,比如:高鐵項目要加速建設,盡快投入使用,發揮效益。徹底放開民間投資,逐步讓民間投資主導市場,讓市場機制引導民間投資。從消費上來説,多部委正在制定的刺激消費的一系列措施越快&&越好,刺激出口的一系列財稅政策應該適度加力,保持出口勻速前行,扭轉出口過度低迷對經濟的拖累局面。
積極的財政政策力度越大越好,特別是減稅政策應該由結構性轉為全面性,不妨推出減稅3萬億的重大經濟刺激計劃。物價回落給貨幣政策提供了難得空間,在加大逆回購的同時,如果經濟中的流動性短缺,就應該果斷降低存款準備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