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連增”的中國糧食可抵禦任何危機
2012-08-24   作者:詹卉(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 )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今年美國和世界多個國家遭遇旱災,導致部分農作物産量下降、價格上升。這對我國糧食市場會産生怎樣的影響,是否會引發我國糧食市場波動和輸入性通貨膨脹?筆者認為,既不能簡單地從我國糧食“八連增”出發認為影響不大,也不能片面誇大、預言糧食危機即將到來。

  全球食品價格通脹壓力加大

  今年美國遭遇了60年來最嚴重的旱災,30個州近2000個縣受災。作為世界上玉米和大豆最大生産國和出口國,玉米和大豆首當其衝受到劇烈影響,産量下降、價格上漲。
  據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7月玉米和大豆優良率從去年同期的80%分別降至24%和29%;預計全年美國玉米和大豆産量將分別下降4010萬噸和990萬噸,出口將分別減少640萬噸和650萬噸;據芝加哥期貨市場數據顯示,6月份以來玉米、大豆價格分別上漲49%和31%。由於玉米和大豆處於整個糧食鏈底端,其價格上漲直接導致麵包等加工食品價格上漲,帶動畜牧業飼料價格上漲,並拉升肉、奶等畜牧産品價格,小麥與玉米作為飼料原料有強替代效應,二者價格走勢高度相關,小麥價格也隨之上漲26%。
  與此同時,今年世界多個農業大國均遭遇乾旱天氣。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遭遇旱情,並引發農作物害蟲數量激增,導致小麥減産,目前俄羅斯糧食價格已呈小幅上漲態勢。南半球農業大國巴西和阿根廷的糧食主産區也遭遇了持續乾旱,巴西大豆和水稻大面積減産,6月份大豆、小麥和玉米價格分別上漲了13%、4.8%和4%。阿根廷大豆和玉米實際産量都較預期減少了1000萬噸,且形勢繼續惡化,為穩定國內食品物價,阿根廷政府已對玉米等大宗農産品實施出口控制。
  多國乾旱導致的糧食減産,使部分海外需求轉向美國,加劇了美國乾旱對全球糧食市場和整個世界食物體系的負面影響。美國在過去幾週農産品出口成交量大幅增加,國際市場上囤積和大筆交易糧食的現象已然出現,為全球食品價格通脹帶來極大壓力。美國農業部預測,美國全年食品價格漲幅將達到2.5%-3.5%,明年牛肉和雞蛋價格可能上漲4%-5%,乳製品3.5%-4.5%,豬肉2.5%-3.5%,明年全年食品價格漲幅將升至4%-5%。國際糧價正在上漲,消費者信心指數正在下滑。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7月全球糧食通脹率比上月攀升了6.2%,是2009年11月以來最大漲幅。全球食品價格通脹壓力悄然加大。

  我國糧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對於此次糧食市場波動隱患,筆者認為,應該將此次糧食供應及價格變動形勢與我國糧食生産結構和自給率結合起來具體分析。
  短期內美國乾旱對我國糧食市場將産生局部影響,但我國糧食市場總體將保持穩定。
  首先,旱情迄今為止主要影響的是國際糧食市場上的玉米和大豆,而與民眾生活關係最為直接和緊密的水稻,仍將在中國、印尼、泰國、澳大利亞和非洲取得豐收,今年全球産量將高於高産的2011年達到7.245億噸,有利於進一步維持目前價格穩定的態勢。
  其次,近年來我國為確保糧食增産採取了有力措施,其作用和影響具有可持續性。中央“三農”財政支出絕對規模和相對量不斷增加,中央財政“三農”支出佔中央財政支出的比重由2004年的14.37%提高到2011年的18.44%,提高了4.07個百分點;財政“三農”投入結構不斷優化,擴大各項補貼規模直接調動種糧農民積極性,加大農業綜合開發投入力度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實現了糧食生産“八連增”。2012年我國又獲得夏糧豐收,夏糧總産量達12995萬噸,比上年增加356萬噸,超過1997年的歷史最高水平。
  因此,我國糧食安全是有保障的。同時,7月份我國CPI同比上漲1.8%,創2010年2月以來新低,未來幾個月內引發輸入性通貨膨脹的可能性較小。但美國乾旱也將對我國糧食市場産生局部影響,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大豆、玉米、棉花、植物油和食用糖以及蛋白質飼料將受到美國和國際糧食市場影響價格上升,並可能拉升肉製品價格,但不至於威脅我國整體糧食安全形勢。

  採取措施提前防範

  此次糧食市場波動隱患對我國未來糧食安全形勢提出嚴峻考驗。
  首先,儘管我國獲得了糧食“八連增”的好成績,為我國應對糧食危機奠定了良好基礎,但我國日益增加的農産品進口量,説明事實上我國農産品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2011年我國進口包括玉米、小麥和大豆在內的主要糧食作物1250億斤,超過産糧大省黑龍江糧食産量100多億斤,此外還進口了大量植物油、棉花、食糖和豬肉等大宗農産品。將大豆核算在內的話,實際上我國現在糧食的自給率總體水平不足90%。因此,如果國際糧食市場和食品價格持續頻繁波動,我國糧食市場和食品價格波動的風險將隨之加大。
  其次,中國是全球糧食進口大國,而且2010年中國已成為美國農産品出口第一目的國,佔美國農産品出口總額的15.1%,美國農産品産量和價格變動,勢必不同程度傳導到我國。事實上,此次美國玉米和大豆的減産和漲價,已經推高我國養殖業飼料成本,豆粕價格每噸已上漲500-600元。預計明年糧食進口成本可能提高,國際糧價變化導致的輸入型通貨膨脹風險一定程度存在。
  鋻於此,我們應提前做好準備,防範國內糧食市場波動和輸入型通貨膨脹發生。一是密切追蹤國際和國內糧食供給、價格、貿易情況,對異常波動作出迅速回應,保持國內糧食市場穩定的同時,維護對國內糧食市場穩定的預期。二是打擊農産品囤積和投機行為,避免恐慌性購買導致的市場失衡。三是貧困人口和弱勢群體是受食品價格上漲影響最大的人群,應密切關注食品價格對貧困人口的影響,必要時應給予補貼。四是政府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農業技術研發推廣和種子、化肥等方面支持力度,支持下一個農業季度的農作物生産,力爭增加糧食供給。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聶振邦:中國糧食儲備可保證糧食市場穩定 2012-08-17
中國糧食“八連增”背後存“四大隱憂” 2012-03-08
中國糧食“八連增”背後存“四大隱憂” 2012-03-08
夏糧八連豐糧價為何漲 三問中國糧食增産 2011-06-23
中國糧食行業協會發出保供穩價倡議 2011-05-0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