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災不賠償 病蟲“吃”出保險漏洞
2012-08-23   作者:余豐慧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余豐慧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為弱勢産業的地位一直沒有改變,這就造成農作物特別是糧食生産大起大落,農民積極性受到嚴重挫傷,通脹此起彼伏。近幾年,國家在引導農民按照市場規律種植,給農民提供市場信息、優良品種的同時,也在幫助種糧農民、養殖農民增強抵禦市場波動和自然災害的能力。其中,發展農村農業保險就是重要舉措之一。國家給農民補貼種糧保險資金、養豬保險資金等,目的就在於讓從事農業生産的農民在遭遇各類風險時損失降為最低,從而鼓勵農民安心從事農業生産。
  但這場幾十年不遇的農業自然災害發生後,種糧農民卻遭遇理賠難,這將對農業保險,乃至其他各個方面都會造成不可挽回的負面影響和損失。
  保險公司可能會認為,保險是商業行為,保險合同條款裏已經明確:病蟲害、蟲災不屬於理賠範圍。看似保險公司的説法合法合理,但是,仔細分析其中確實存在漏洞。
  保險合同一般都是格式化的,保險條款是保險公司自己預先“設定”的,並且吉林農民參加保險是以村幹部集中收取保險費方式進行的。農民連保險單、甚至連保險公司人員都沒有見過,何況密密麻麻的保險條款內容呢?按理説,保險公司人員應該逐人告知保險條款特別是不在理賠範圍內的條款,但保險公司並未做到,這有些霸王條款的意味。同時,這次蟲災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蟲災,而是幾十年不遇、多個省份大面積爆發,是目前不可抵禦、不可預防、農藥無法根除的蟲災,已經超過了一般意義上的保險條款中常見性、可預防、可抵禦、星星點點的蟲災概念。再者,水災過後會出現蟲災,根據保險賠償的“近因原則”,如果天災致蟲災的理論成立,保險公司應該給農民理賠。
  從農民角度來看,由於我國農業保險剛剛起步,投保農民合同意識不強,對合同條款不“較真”,對農業自然災害估計不足,風險意識不強,許多農民沒有把農業保險當回事。因此,吉林農民理賠難問題應該成為一個警示,讓廣大農民增強合同意識和風險意識。
  此外,國家財政拿出那麼多資金給農民種糧補貼投保,結果卻理賠不了。據了解,中央給不同省份承擔的農業保險補貼比例有些差別:種植業的補貼,低的補貼35%,高的補貼40%,省一級財政配套補貼保費的25%。值得反思的是,國家財政資金不能只是出錢了之,將財政補貼資金裝到保險公司錢袋子裏就萬事大吉。而應該跟蹤保險公司農業保險的合同條款內容,確保農業各類災害應保盡保、沒有遺漏,確保不出現霸王條款,合同不能全部由保險公司説了算,確保將保險合同履行到底,一旦出險給農民理賠到底,確保財政補貼資金起到規避種糧農民風險。
  全過程監督保險公司的行為,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吉林農民蟲災理賠難,同時也給全國財政補貼種糧投保資金是否發揮其真正效果提了一個醒。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上半年保險消費者有效投訴增127.23% 2012-08-22
另辟蹊徑 打新股、買保險,香港更划算 2012-08-17
保險資金投資看好基礎設施項目 2012-08-17
湖南養老保險實現電子化跨省轉續 2012-08-17
專家建議普通人群也需"運動保險" 2012-08-1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