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國字號”商標之爭扯下酒企混戰遮羞布
2012-08-20   作者:白皓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7月20日公示貴州茅&酒廠申請“國酒茅&”商標通過初步審定,這條直到今天才剛剛“滿月”的信息在過去一個月裏引爆了白酒業界的大戰:山西汾酒、河南洛陽杜康、四川五糧液、陜西西鳳酒等酒企紛紛加入反對的陣營,白酒業界巨頭們紛紛表態要絞殺茅&的“非分之想”。
  如果説,之前想從高端白酒領域分得一杯羹的眾酒企是在暗中較勁的話,這次茅&申請“國字號”商標通過初審,則把“暗戰”引入了“明戰”,這場“國字號”商標之爭實際撕下了酒企高端白酒市場混戰的遮羞布。
  以下兩組來自中國酒業協會的數據能為我們揭示出一些背景信息:
  一、大中型企業合計數量佔白酒行業比重約10%,資産、銷售、利潤佔行業比重80%,大型企業雖然數量只佔1.49%,但擁有行業62.39%的資産、45.24%的銷售收入和71.86%的利潤總額;二、高端白酒的比例約佔整個行業産量的1%,但對整個白酒行業的稅收貢獻大約30%。
  由上面兩組數據不難推斷出,搶佔高端白酒市場,必定是大中型酒企心中增加盈利的算盤。
  於是,白酒名稱的傍“國”潮開始涌現:瀘州老窖的“國窖1573”、五糧液的“國五液”、汾酒的“國藏汾酒”、西鳳的“國典鳳香西鳳酒”等層出不窮,通往茅&的高速公路邊還能看到一塊大大的廣告牌推銷一款茅&鎮出産的“國&酒”。
  茅&酒廠申請“國酒茅&”商標通過初步審定之前,茅&就一直在用“國酒”的概念宣傳自己。
  轟轟烈烈的傍“國”潮背後,顯現的是酒企間“你高端,我比你更高端”的心理,隱藏的是“你價高,我比你價更高”的玄機。
  許多國內大型酒企的老總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達對法國白蘭地、英國威士忌、德國啤酒的羨慕,他們大多認為這些酒已經超越了一般飲品的概念,成為國家文化的代表,中國白酒的文化發掘和世界認可程度並不盡如人意。
  不少人更津津樂道於一瓶優質的白蘭地葡萄酒飲前多長時間開瓶,一瓶馬爹利有淡雅的花香、飲用時如何配上雪茄,一瓶什麼樣的洋酒飲用時配上什麼樣的杯子,如何倒酒、打轉、敬酒等。
  但一回到中國白酒,雖然品質同樣上乘,但文化、內涵的深究顯得遜了一籌,加上“酒駕”、“腐敗”等帶着負能量詞語的推波助瀾,白酒行業特別是高端白酒行業始終在相對膚淺的認識中競爭。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步正發曾指出,白酒民族品牌的豐富內涵、酒文化中中華文明的精髓挖掘不夠,名酒品牌影響力不強,國際化步伐緩慢是中國白酒行業亟須解決的問題。
  儘管媒體報道顯示,茅&集團董事長袁仁國多次在公開場合&&,希望眾酒企團結起來、互信合作、形成民族品牌共同發展的氛圍,但這多少顯得有些“曲高和寡”,在眾酒企一片暗暗的混戰中,每一個參戰的企業都更願意自立山頭,價格戰、包裝戰、關係戰、人情戰成為在浮躁、混亂的市場中競爭的法寶。
  從長遠來看,聰明的投資者、消費者始終是大多數,投資者更關注公開的財務報表和市場行情的走勢,消費者更關心的是哪家産品的品質好、哪家産品能把品酒時的文化意境和心理感受做到極致。
  如果茅&寄希望於打着“國酒茅&”的商標就能形成“萬般皆下品,唯有茅&高”的結局,顯然不現實。如果眾酒企最終擊退茅&的商標申請,也並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在市場競爭中多分到一杯羹。
  長遠發展,一切都要以品質、內涵和文化説話。
  別忘了那個慘痛的教訓:幾十年培育出的價值超百億元的“三鹿”品牌,毀於一旦。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茅&申國酒商標成眾矢之的 2012-08-16
茅&申請國酒商標背後 2012-08-13
茅&國酒商標遭10大質疑 2012-08-10
加不加冕“國酒” 茅&都賺了 2012-08-10
汾酒異議茅&"國酒"商標反被疑財務造假 2012-08-1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