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的兩種怪相 一個誘因
2012-08-17   作者:王育琨(北大民營研究院企業家研究中心主任)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銷售收入超過10億是件喜事。可當家人卻憂心忡忡地跟我説了這麼一種現象:
  當年創業時,幾個人不論爭得如何面紅耳赤,最後總能達成共識,拍下板來常常都對。現在日子富了,都有身份了,大家都相敬如賓,再也吵不起來了。那些一起創業的人,不再能碰撞出我的火花來了。沒有人跟我爭,拍板速度快了,我不得不自以為是了。開始感覺很好,可是漸漸地發現,原來是我的權勢讓他們臣服。有時候一些決策,常常因為沒有充分吸納意見而Hold不住。現在開會,常常是提前把什麼都想好了。一準沒有意見,一準提前結束。
  另一位企業規模已達百億了,可那位高管給我説的情況卻是,在他們那裏,會議無盡止,整天吵吵鬧鬧,就是達不成一致意見。誰都不肯輕易讓步,事情沒有面子重要。結果一個決策久拖不下,耽誤了許多市場機會。
  中國企業同時出現這兩種全然相反的現象,值得深入反思。
  第一類現象表明團隊成員已沒了激情,沒了參與熱情。他們向老闆臣服,卻不願意向本真臣服。那個向本真臣服的日子已過去了。或許曾為此付出過代價,或許曾遭遇過白眼,他們不敢輕易顯示與老闆的距離。在事物的本真與老闆的面子(或他們自己的利益)之間,他們毫不遲疑地選擇了面子或利益。
  第二類現象也司空見慣,並被冠以一個很具説服力的名稱:厚重的部門墻。有些公司為了減低此類內耗,不停地搞輪崗制度。但是沒辦法,考核的大棒,驅趕着人們進入狹窄的視野,你只能思考你那一畝三分地的事。任何有違背部門短暫利益的事,都是必須堅決反對。如此也耗盡了公司的資源。
  我曾問過一個日本企業家,請不要告訴我一般性的結論,説説松下索尼為什麼出現鉅額虧損?未料,這位日本企業家的回答如此簡單:大公司決策速度太慢,總有協調不完的利益,總有需要平衡的方面。決策一慢,就趕不上市場的變化,不虧損才怪。稻盛和夫能拯救日航,全賴他的獨裁。他的這個説法,得到了稻盛和夫的確認。他新近在新浪微博上説,企業最缺有愛心的獨裁者。
  兩種看上去全然相反的勢態,卻呈現了一個根上的問題:員工沒有心勁了,不用心在企業運作上了,不用心在工作上了。
  這是一種企業怪相,正在中國大、中、小企業蔓延。有一種傾向把此類問題歸結為社會環境和風氣。這種推諉或認同毫無價值。這是一種逃避!這是企業自身的問題。抱怨延緩了這個問題的解決。
  已知的東西過於強大,會窒息人自由的思維,難以看見實相。唯有設身處地以企業人的身份覺知企業中的問題,如其所是地透視企業人所遇到的誘惑、機遇和挑戰,才有可能得出有價值的判斷和認知。
  企業家從零開始奮鬥的時候,有目標、有主張、有信念,而且他們大多數是業務或技術專家。可是當企業上了規模後,專業就成了他們的奢望,他們的時間開始被“更重要的事情”佔據了。他們意識到要有所轉變,意識到不能再延續以前的行為方式了,可是他們卻不知道該怎麼辦,以致不得不屈從於慣性的支配。
  成功帶來了財富和權力,同時也把他們推向了陌生的、煩人的、無意義的“形式虛耗”,比如宴會、論壇、採訪、評比等等。企業成功後,有些人整日被閃光燈簇擁着,漸漸向明星化的方向發展了。殊不知,在閃光燈的閃爍中,他已淪為沒有根的浮萍,脫離了自己的專業,跌進了“成功的陷阱”。企業家身份狀態的變化,影響的不只是個人,影響最為直接的是公司員工的生命狀態,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公司氛圍或場域。
  即便企業家還是先前的生命狀態,還是勤勤懇懇在一線上奔忙,但隨着公司變大,他是否有意識地調整了公司的股權和激勵?是否把企業的發展與每個人的發展結合在了一起?是不是把企業夢想與員工個人夢想有機結合在了一起?企業創世階段,個人夢想和慾望是開創事業的根本動力。當企業有了大的發展,已有了很大積累時,企業家有沒有捕捉到員工的眼神?有沒有將心比心地去思考一下企業的發展給他們帶來了什麼?是否該有相應的體制和機制上的變化?還在華為規模很小的時候,任正非就想到了內部股份制,讓大多數人持有股份。胖東來超市,在經歷幾個起伏後,就讓員工薪水比同行業高兩至三倍。這是他們為解決這個世界性難題交出的答卷。
  在體制、機制和文化上有了突變,還需要根據人性以及性格類型,建立行之有效的教練式 啟發性文化,把員工的注意力,分分鐘鐘吸引到他們該關注的事情上去。如果這個問題沒有解決,員工照樣可以在因為外界不測事件影響而對工作産生懈怠情緒。
  辦企業,就必須對所有這些心理問題拿出辦法。而辦法就在於建構企業活力場。活力場不僅是一種積極、良性、合作式互動的職場氛圍,更是一種內在方向與人格的塑造。每個人都呈現出內在的活力源,就構成了一個活潑潑的、生生不息的活力場。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發改委:民營企業"走出去"具獨特優勢機遇大於挑戰 2012-08-08
民營企業家政治地位提升 “接棒”穩增長重任 2012-07-20
民營企業成長中的倫理價值 2012-07-04
30年後醒來,加油站就不是民營企業家的了? 2012-07-04
對民營企業應守住公平底線 2012-06-1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