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競爭是消費者福利的基礎
2012-08-16   作者:劉遠舉(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項目研究員)  來源:東方早報
 
【字號
  8月14日,京東商城CEO劉強東在其微博上宣布:京東大家電三年內零毛利,京東所有大家電保證比國美、蘇寧連鎖店便宜至少10%以上。一石激起千層浪,微博上幾大電商針尖麥芒的激烈嘴仗後,第二天,價格戰全面開打。從價格戰的實際情況來看,雖並未出現消費者期望的競相比低的戲劇性局面,甚至出現了“忽悠”的指責,但其激烈程度仍是有目共睹。
  有人擔心,這種慘烈的競爭會使強者消滅競爭對手,從而在長期上達成壟斷。我們認為,這種觀點是一種並無理論根據,也無現實例證的假想。市場經濟生如夏花,逝若秋葉,是一個生生息息,永無窮盡的動態發展過程。有人倒下,就會有新的競爭者起來,凋敝的舊事物中孕育着鮮活的新事物,傳統店面的萎縮,不正孕育着今天家電電商行業的繁榮麼?
  也有人認為,價格戰觸犯了《反壟斷法》。但《反壟斷法》保護的是競爭,而非保護競爭對手,不會保護蘇寧、國美的任何利益。按照國家的規定,不正當競爭需滿足2個條件,即壟斷地位和低於成本的傾銷。從這兩點來看,京東、蘇寧均未達成市場壟斷地位,家電電商市場存在充分的競爭;其次,根據相關監察部門的觀察,京東和蘇寧的網店仍然有利可圖,不構成低成本傾銷,而且基於企業經營中的多目標決策,外部人很難確知企業的實際成本和收益——當企業把廣告費用、積累商譽計入收益,就很難測算企業的成本和收益。
  退一步講,激烈的價格戰,無論是否以傷害自身的代價去打擊對手,都是企業基於自身私有産權的權利。即使企業的行為存在短期或長期風險,但其做出的都是其自認的利益最大化決策,這種自我決策,正是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基礎。
  無視市場中個體人和企業的自主決策,認為激烈的競爭會造成浪費,乃至減低社會整體福利的觀點,指向的目標是計劃經濟,其結果是傷害社會整體繁榮,並且——和初衷相反——導致壟斷。從制度上看,能夠長期保持壟斷的,絕非依靠資本,依靠競爭取得,而是靠行政權力的干預獲得壟斷。從這個角度而言,不管價格戰中各方如何心懷鬼胎,潛藏了多少消滅對手的惡意,整體而言,民營企業家、民間資本的力量,都一直在幫助消費者實現更多的福利,因為,這是他們唯一的生存之道。
  這種商家和消費者雙贏的生存之道,也産生了網上戲言“房地産商何時也來這樣一場價格大戰”。調侃雖然幽默但卻淌出黑色的影子。只是,作為資本的房地産商卻並不該為之承擔太多責任。房地産行業,一言蔽之,壟斷的麵粉生産不出市場的麵包。在近期的房地産行業調控中,從某些地方政府糾結、矛盾的政策和心態,就可管中窺豹,見壟斷之一斑。這種要素市場和産品市場之間同時存在市場和壟斷導致的不兼容,不但會傷害競爭,傷害消費者福利,最終也會在長期上傷害繁榮。
  但家電行業、電商行業和房地産行業截然不同。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化,家電行業從生産到銷售的整個環節,全部都是市場化運作。這種激烈競爭,正是提供給消費者福利的基礎:買彩電憑票、搭售其他商品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家電行業這種全産業鏈、全要素的真正市場化才能産生不斷的創新,長期的繁榮,最終,給老百姓帶來真正的福利。和家電行業的市場化類似,電商行業是全新行業,正得益於其全新,民營資本最為旺盛。從宏觀層面上看,兩個市場化程度很高的行業結合,必然産生出這樣的競爭局面,但同時,我們也希望這樣巨大的、健康的市場力量能在中國不斷成長、滲透,帶給消費者更大實惠,也帶給國家更多的繁榮。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網企良性競爭 才能實現共贏 2012-04-24
李榮融:國企民企應良性競爭 需鼓勁非拆& 2012-03-05
鄭學勤:期貨商良性競爭才能獲利 2009-08-13
內地市場潛力大滬港可良性競爭 2009-06-05
“聯盟標準”推動企業良性競爭 2006-12-1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