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經濟可不像其令人振奮的奧運會參賽隊,近期已趕不上其他多數發達國家的表現了。英國經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接下來又該如何做呢? 首要議題是增長欠缺的主要原因到底歸結於需求方還是供應方。英國央行行長默文 金爵士認為是需求方,因為歐元區危機和商品價格的上漲抑制了私人部門的需求,而寬鬆的貨幣政策還不足以抵擋財政緊縮、石油市場和歐元危機帶來的衝擊力。 然而,經濟供應方其實也出了問題。儘管英國中期經濟預期低迷,通脹趨勢不可改變,但私人部門還是雇傭了更多的人。這降低了失業率,但也意味着遠期的生産力及國內生産總值會降低。 需求和供應的虛弱正開始互相影響。銀行系統的失效,意味着出借方和借貸方的中介已經破裂。許多經濟學家認為貨幣政策將無招可施。最新的研究認為,英國財政緊縮政策實際上降低了國內生産總值、增加了失業率。對財政花費的任何直接刺激都應將目標定位於供應方,比如對投資實行臨時性稅收減免。 英國央行行長強調維持定量寬鬆政策,將增加貨幣供應,同時支持整體經濟。然而,即使政府債券收益率處於2%以下,定量寬鬆的有效性也開始變得越來越令人懷疑。接下來的步驟將包括不同尋常的定量寬鬆模式:央行購買私人資産,如公司或抵押信貸,或者建立由英格蘭銀行注資的直接借款機構。由於英國經濟下行的趨勢較強,英國政府應對定量寬鬆的這些非傳統操作持有開放心態。(賀艷燕
編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