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委託理財三大趨勢不可不察
2012-08-13   作者:賀駿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日前,上交所資本市場研究所年報專題小組發布了《滬市上市公司2011年委託理財和委託貸款情況分析》。報告通過數據梳理,總結了2011年上市公司委託理財和委託貸款的總體境況。
  通過對報告的研讀,筆者認為,上市公司委託理財的三大趨勢不可不察。

  一、委託理財的普遍化

  上市公司將大量資金用於理財和放貸的現象在近幾年來呈現“遍地開花”的景象,尤其是新上市公司或再融資公司將大量募集資金或超募資金用於委託理財更是屢見不鮮。從理論上來説,上市公司以募投項目的名義進行融資時,投資者購買該公司的股票,則意味着投資者是在委託該公司進行募投項目的“生産”,是“委託生産”的關係。但現實情況則是,在未經廣大中小投資者同意後,大量的“委託生産”被上市公司轉手變成了“委託理財”。最終,變成了投資者委託上市公司進行生産,上市公司委託銀行進行理財的怪圈。當然,從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而言,個別上市公司的行為也無可厚非。但是,當這種現象從個別變成普遍時,就必須要思考,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各個領域實體經濟的誘惑力普遍下降?

  二、委託理財的長線化

  上交所研究報告指出,2011年上市公司委託銀行進行理財的比例有所下降,相應的,委託信託公司、財務公司理財的比例則快速上升。
  究其原因,主要在於銀行理財産品的期限大部分在幾天到一個月不等,超過半年的相對較少。而委託給信託公司、基金(資産)管理公司和證券公司的款項則委託期限較長,普遍處於1-3年間,只有小部分短於1年,最長的期限為5年。
  換言之,上市公司的委託理財已經呈現長線化趨勢。這在很大程度上,進一步反映出上市公司在短期內對實體經濟的看淡。

  三、委託理財的地産化

  上交所研究報告指出,由於目前並沒有要求披露委託理財和委託貸款資金的用途,因此無法獲知委託理財和委託貸款資金的具體去向。根據借款人的名稱,可以初步判斷部分資金進入了高風險領域,該領域以房地産業居多。
  對於委託理財的去向,上交所報告中初步判斷有部分流入了房地産業。筆者認為,此言方向上不虛,程度上還有保留。因為,在實體經濟普遍不濟,只有房地産一枝獨秀的情況下,委託理財資金的最可能去處就是房地産了。可做佐證的是,一是在政策的持續高壓下,房地産公司並未發生倒閉潮,反倒是鋼鐵、煤炭、造船業等頻頻告急;二是近來很多ST公司恢復上市或者摘帽,為其輸血的救世主都是房地産公司。
  上市公司委託理財的上述三大趨勢越來越明顯,其負面作用也不言而喻。但是,棒子都打到上市公司頭上也的確有失偏頗。穩增長、調結構是當前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如何用市場化的手段,讓上市公司自覺自願的將委託理財變回委託生産,是考量調結構成功與否的重要標誌之一。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網上委託理財有風險需三思而後行 2012-02-10
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帶的金融委託理財 2010-11-02
企業轉向委託理財“求財” 2009-04-14
企業為何青睞委託理財 2009-04-10
上海嚴限國企從事期貨股票投資和委託理財 2008-05-2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