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業“叫好不叫座”的背後
2012-08-13   作者:唐松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葡萄酒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指出,2010年,世界人均葡萄酒消費量約為7升,其中美國45升,阿根廷38升,而我國人均消費量不足0.5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消費潛在市場。
  空間廣闊,市場容量巨大,用這些詞彙形容葡萄酒行業的前景一點不為過。在憧憬着美好未來的同時,國內的葡萄酒行業和相關企業正在經歷着慘澹經營的折磨。
  上市公司業績是最好的證明。曾讓市場産生懷疑的白酒公司,再次以高增長的業績給外界以回應。已公布半年報的3家上市白酒公司,酒鬼酒凈利潤同比暴增329%;瀘州老窖凈利潤同比增42%;貴州茅&凈利潤同比增43%。而被譽為朝陽産業的葡萄酒公司業績則不容樂觀,行業龍頭張裕A上半年的營業收入不升反降,甚至是十年來半年報業績的首次下降,該公司解釋稱是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
  據證券時報記者採訪,經濟增速放緩,進口葡萄酒的衝擊,是當下中國葡萄酒公司經常挂在嘴邊的理由。而除了上述兩條外,相關公司産品創新能力不足,以及市場營銷能力不夠,公司治理不善也是重要原因。
  先看中期業績預虧的ST中葡。公司佔據業內最看重的原材料優勢,擁有15萬畝釀酒葡萄種植基地,該基地的葡萄被認為是中國最好的釀酒葡萄,絲毫不遜於法國波爾多等著名産地。2004年ST中葡與中信國安集團結緣,此後以各種方式獲得現金投資達15億元。然而,有資金、有原料的ST中葡仍未能改善經營基本面,從2004年到2011年,盈利一年,虧損兩年成為該公司經營的規律。7年前,營銷和銷售被稱為是這家公司最大的問題,7年後,市場營銷體系仍是該公司經營改善的突破口。
  再看中報靠出賣資産扭虧為盈的*ST通葡。該公司成立於1937年,是中國最早的葡萄酒生産商之一,可謂歷史悠久。相當長的時間內,通化葡萄酒是中國葡萄酒的代言人,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全國政協用酒、國際葡萄酒烈酒挑戰賽金獎銀獎等,2011年,通化葡萄酒還獲評中華老字號。然而,萬千榮譽不敵經營不善,自2001年上市以來,*ST通葡創造的單年度最大凈利潤額是2002年的919萬元,最大虧損額則是2007年的2.64億元。在控股*ST通葡近8年之後,今年新華聯控股將所持股份轉讓給吉林吉祥嘉德投資公司,吉祥嘉德入主後,ST通葡實施定向增發,用於高品質甜型葡萄酒技術改造項目、葡萄酒營銷網絡建設和補充流動資金。守望*ST通葡的股東們,或許可以期待公司在吉祥嘉德的帶領下浴火重生。
  張裕A可謂葡萄酒公司的龍頭,自上市以來經營狀況良好,每年凈利潤均在遞增。某私募人士曾在2003年買入張裕A,他認為對於消費品公司而言,公司和團隊的積極性至關重要,彼時張裕A剛實施了MBO,公司治理結構較好。此後張裕A確實實現了高成長性,超越了本來規模較大的長城酒業和王朝酒業。該私募人士的認為,對於葡萄酒公司而言,完善而具備激勵的公司治理結構,是葡萄酒業騰飛的基礎。
  儘管同屬於酒業,但葡萄酒的發展邏輯截然不同於白酒。一是白酒的競爭僅屬於國內內部的競爭,而葡萄酒的競爭則在國際平台上;二是葡萄酒的營銷和渠道建設並非一兩年可以搭建起來,巨大的投入並不見得能換來同比例的盈利。因為在經銷商代銷進口酒就可以大幅盈利的衝擊下,國內葡萄酒公司如何提高酒質,且低成本進入市場,本身就成為一大難題。
  但從長遠看,葡萄酒行業自有其廣闊的空間,相信商業嗅覺靈敏的相關公司管理層,能在實踐中找到一條解決營銷和渠道的路徑。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網民關注]張裕陷風波 葡萄酒農殘限量標準不應缺失 2012-08-13
兩協會力挺:張裕葡萄酒農藥殘留未超標 可放心飲用 2012-08-12
教你輕鬆識別假紅酒:色素葡萄酒 2012-08-09
葡萄酒收藏入門應知道的四點提示 2012-08-09
梅多克葡萄酒:一首纏綿的愛情詩 2012-08-0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