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農民工成了“太空人”
2012-08-10   作者:孫維國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日前,一份針對安徽省新生代農民工的調查顯示,80%的人基本上不會幹農活。“不會種地,回到農村對我來説已不現實”,“我在這座城市生活了多年,有了很深的感情,但城市商品房太貴,想要扎根下來同樣不現實”……新生代農民工與城市的距離並未拉近,但離鄉土的距離卻越來越遠了,成了飄浮在天上的“太空人”。
  新生代農民工是指“80後”、“90後”出生的農民後代,他們在農村念完初中、高中,但沒有考上大學,就選擇外出打工,都不願意在家種地。此中原因除了不會種地,還與種地辛苦、收入不高以及農村文化生活單調等諸多因素有關。
  新生代農民工是農村文化程度最高、年齡結構最富活力的群體,也是建設新農村的中堅力量。然而,現實情況是,這一中堅力量正從農村不斷抽離,他們既不會種地,也不願種地,更不關心“將來誰種地?”可是,正是由於新生代農民工紛紛外出打工,不斷從農村抽離,“將來誰種地”成為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命題。
  其實,“將來誰種地”已經沒有“將來”那麼遠,而是即將到來的現實。就説筆者所在的村民組,按照年齡結構,一共分四個年齡層,第一層是“50後”及更老的,第二年齡層是像筆者這樣的“60後”、“70後”,第三年齡層是“80後”、“90後”年輕人,第四年齡層是本世紀出生的。目前在家種地的為第一年齡層,第二、第三年齡層都在外打工,第四年齡層還在上學。
  從年齡層的結構可以明顯看出,第三、第四年齡層將來基本不會、也不願意種地,那麼,由此就會帶來一個後果,若10年之內像筆者這樣的“60後”、“70後”農民工不重返土地,土地將無人耕種。因為,第一年齡層的老人就是想種也力不從心了。
  這就是當下農村的普遍現實。雖然土地規模化種植乃大勢所趨,種地的機械化程度也越來越高,但相較其他産業,種地仍然是勞動密集型産業,仍然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供給,而且,需要文化水平高、種地技能高的勞動力。人從哪來?新生代農民工無疑是最重要的勞動力來源。
  可眼下的現實是,這一最重要的勞動力供給群體,正源源不斷地從農村抽離,種地斷層隱憂正在一步步逼近現實。未雨綢繆,才能防患於未然。如何讓新生代農民工即會種地,又願意種地,真正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中堅力量,真的已經沒有可猶豫、可浪費的時間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小企業陸續倒閉 中國部分地區初現農民工提前返鄉潮 2012-08-03
給農民工子女更多的空間 2012-07-24
讓更多農民工參保 離不開制度保障 2012-06-11
農民工參保率低源於戶籍壁壘 2012-06-06
農民工書寫出現新成果 2012-06-0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