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0日,歷經8次失敗,茅&“國酒”商標申請似乎迎來了雲開月明。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商標局初審通過。按照規定,如果公示三個月沒有異議或者是異議不成立,那麼茅&就可以堂而皇之的獨享“國酒”之稱了。 茅&為啥在8次失敗,8次無果之後,仍然執拗於申請,置其他酒企此起彼伏的反對之聲於不顧,這主要是“國酒”名稱背後隱藏的不僅是榮譽,而且有巨大的商業利益。“國酒”的稱謂代表着國家對酒品質的最高認可,品牌效應難以估量。如此一來,茅&的品牌價值、市場佔有率、知名度都會再度躥升。茅&酒十幾年來頂着利用“國酒”之名做虛假廣告的惡名,也將因之而化為無形。 茅&公司一直聲稱其是“國酒”,這背後的一切,想比茅&比誰都清楚。 茅&對此的樂此不疲、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其他商家也看在眼裏,以往可能自以為不會被通過,喊幾聲就算了,這次通過初審,不少酒企坐不住了,有的甚至拍案而起。汾酒表態迅速,“這顯然是一個企業的行為傷害了整個行業”,並且旁徵博引,稱拉菲之類比茅&貴,也沒聽説誰以“國酒”自居。山西汾酒率先發出反對聲音後,杜康也隨之發公開信,稱茅&缺乏成為“國酒”的理由,“茅&可以文獻明確追述的歷史不過一二百年,相比杜康、汾酒、西鳳等遠遠不及。瀘州老窖&&,要論“國酒”,有400多年窖齡的瀘州老窖更有歷史沉澱,其他酒企也是紛紛喊話,聲音大小不同,內容幾乎一致。 反對之聲也並非全來自酒企,有專家也是縱橫捭闔,除了“國酒”,是不是該有“國煙”,是“九五之尊”還是“熊貓”?“國茶”是“西湖龍井”還是“祁門紅茶”?擔心“國”例一開,會不會造成“國”字氾濫。 對於來自四面八方的討伐,茅&一直沉默不語,對於這些“高聲喧嘩”,茅&可能早就了然於胸,或許茅&早已心知肚明“國酒茅&”商標註冊的最終結果,他執着的,也許是“國酒茅&”的營銷效應而已。 茅&名譽董事長季克良一席話似乎已經解釋了茅&的“一如既往”,他説,我們申請“國酒茅&”商標,有申請的權利,批不批是工商局的事情。 如此淡定,如此的心不在焉,是不是印證了茅&在顧左右而言他,筆者認為,可能性很大,外面的喊聲越大,茅&可能越開懷。 今年茅&並不順,國務院“禁止用公款買高檔酒”令發布後,茅&意外受傷,頒佈當日,貴州茅&狂瀉6.37%,市值一天蒸發了142億元。之後,茅&價格也是高&跳水,一度下降一千多元,茅&擴張直營店的效果也受到多方的質疑。 今年茅&的業績是不是能夠延續過去的輝煌,值得拷問。虛晃一槍,通過“國酒”申請擴大影響,不失為上上策,從這方面講,加不加冕“國酒”
茅&都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