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退出機制期待更給力
2012-08-08   作者:楊忠陽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7月24日,工信部發布《關於建立汽車行業退出機制的通知》,決定在汽車行業建立落後企業退出機制,這意味着長久以來汽車行業備受詬病的車輛生産資質“終身制”將被打破。
  據統計,目前我國擁有各類車輛生産企業1300多家,其中,汽車整車企業有171家,摩托車120家,專用車900多家,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135家。在這1000多家企業中,有一批企業多年來處於停産或半停産狀態,産量極少甚至沒有産量,其生存十分困難,更談不上什麼盈利。
  但是,由於我國汽車行業退出機制不健全,多年來這些“零産量”企業,既無法淘汰,又不具備必要的生産條件,有的甚至靠倒賣産品合格證維持生存,嚴重影響了行業正常生産經營秩序。
  應該説,此次《通知》的&&,對於提高國內汽車産業集中度,調整産業組織結構,推動汽車産業轉型升級不無裨益。不過,在仔細研讀了《通知》後,筆者以為,此次政府推行的汽車行業退出機制力度還需要再給力。
  為什麼?原因在於,如此寬鬆的條件並不能使多少企業能夠真正退出。比如,《通知》對退出企業設定的“標準”是:連續2年年銷量為零或極少,其中,乘用車少於1000輛、大中型客車少於50輛、輕型客車少於100輛、中重型載貨車少於50輛、輕微型載貨車少於500輛、運輸類專用車少於100輛、摩托車少於1000輛。而且,按照《通知》規定,即使完不成這個數量,也還有兩年整改時間。以至於有業內人士戲稱,“這個政策只有警示的象徵性意義,實際價值很少”。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樣的退出機制不僅將面臨執行難的問題,而且很可能導致“殼資源”買賣在這兩年氾濫。誰都知道,為控制産能過剩,促進兼併重組,汽車企業異地建廠必須在兼併現有汽車生産企業的基礎上進行。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演變成了任何新上汽車合資項目,首先要收購一傢具有汽車生産資質的企業。這就讓那些本應被淘汰的企業看到了希望,成為各路資本進軍汽車領域的“殼資源”。
  當前,不少跨國車企將未來市場競爭的籌碼都壓在了中國,計劃大幅度擴充産能,但在生産資質審批受限的情況下,購買“殼資源”成為其捷徑。事實上,近年來,長安福特、上海大眾、一汽-大眾、東風日産等不少跨國公司的合資企業,都策略性地通過購買“殼資源”,完成了在華産能擴張。可以想象,如果那些該退出的企業不能及時退出,跨國企業定會利用接下來2年的“黃金時期”,加速“殼資源”收購,進一步提升在華産能和實力。如果任由這種勢頭髮展,中國整車企業很難有實質性減少。顯然,這對於目前不是很強大的自主品牌來説,並非利好。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汽車行業顯回暖跡象 2012-05-22
評估汽車行業補稅10萬元 2012-04-12
蘇晶:我國擬用調整汽車行業政策 2011-12-20
國內汽車行業景氣指數連續四季度下滑 2011-08-11
中國定制引領趨勢 汽車行業“拿來主義”漸行漸遠 2011-07-0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