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是否回升看東部增長指標
2012-08-07   作者:李迅雷(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上半年經濟數據出來之後,關於中國經濟能否回升的爭議依然很大。樂觀者認為中國經濟的去庫存已近尾聲,故三季度開始經濟將回升,悲觀者認為中國經濟已經進入長期下降軌道。其實,這兩種觀點都未必錯,因為一個是看短周期波動,另一個是看長周期趨勢。短周期波動會引發政策的預調微調,讓經濟增長更加平穩;而長周期下行則會倒逼經濟改革與結構調整,提高經濟運行質量,也未必是壞事。
  不過,即便是對短周期是否觸底回升的判斷,也不應只看全國GDP增速的數據,或看個別省份的數據,因為中國東部與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差異較大,增長模式也有差異。如重慶、貴州等地數據反映經濟還完全處在上升周期中,中西部地區上半年的GDP增速也普遍在10%以上。但不少東部沿海省份的經濟增速卻低於7.5%的水平。由於中國GDP總量超過50%的比重在東部12個省市中,東部經濟對全國舉足輕重,故東部地區經濟如果回升乏力,則中國經濟即便見底,回升也難有持久性。其中的原因不僅是經濟總量問題,更是經濟增長的質量問題。如2009年&&的四萬億投資計劃中,中、西部固定資産投資資金來自國家預算內資金增長率分別為60.2%、89.2%,分別比東部高13.8和42.8個百分點。正是由於這種行政性的資金劃撥,其投資效益大大低於東部地區。
  以每一單位固定資産投資所創造的GDP為例,西部地區從2000年的2.99下降至2010年的1.57;下降最快、投入産出比最小的則是東北,2010年僅為1.22。而2010年投入産出比超過2的分別是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無一例外地都是東部沿海地區,其中上海以3.36的高産出遙遙領先。今年上半年,貴州經濟增速達到14.5%,位居已公布數據的各省市中第一,但該省上半年固定資産投資增速竟達60%,拉動經濟增長9.6個百分點。這樣的投資能否形成規模經濟,能否有效拉動內需,卻是值得懷疑,因為過去10年貴州人口是凈減少50多萬,而全國人口增加了7千多萬。投資向西,人口向東,這一現象更值得反思。
  東部地區經濟增速下滑,與房地産投資的回落和出口疲軟有很大關係,而這兩大領域恰好又是民營企業佔主導的行業,那麼,如何讓民企渡過難關,如何讓民間資本有更多的投資機會,恐怕是讓經濟保持活力的主要對策了,故在政策層面上,需要通過減稅、降低融資成本和給予民企更多的投資渠道和投資優惠來應對。至於鋼鐵、水泥和石化等重化工行業,從未來看,其産能過剩是難以避免的,靠增加投資來應對産能過剩,也是朝不保夕。因此,在中國重工業化步入後期之後,東部地區的産業升級尤為迫切,而目前産業升級顯然還沒有形成規模,故東部地區經濟結構需要有一個較長的調整期。不過,從上半年的經濟增速看,廣東、浙江、上海、北京等省市的經濟增速,都是二季度高於一季度,説明東部經濟由跌趨穩的跡象比較明顯。
  中西部地區由於經濟增長中固定資産投資的貢獻較大,儘管經濟增速明顯高於東部地區,但對本地區相關産業的帶動效應也不顯著。此外,國有企業在中西部地區的佔比較高,而民間資本規模偏小,導致整體經濟運行質量不高。如重慶、河南等地的出口增速非常驚人,但在全國出口額中的佔比非常低,難以改變中國出口增速下降的勢頭。此外,中西部地區在承接東部産業轉移方面也不應有過高預期,畢竟像富士康那樣的案例不適用於其他諸多産業,故中西部地區經濟變化對於判斷經濟是否回升的參考價值不大。不過,對於四川、重慶、河南、湖南、湖北等中西部的五個省市的發展趨勢,還是有一定的觀察價值。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中國經濟盤整已經啟動 2012-08-02
上半年中國經濟呈緩中趨穩態勢 2012-08-01
緩中趨穩 上半年中國經濟仍在適度增長空間 2012-07-31
世行前行長認為中國經濟能夠實現“軟着陸” 2012-07-31
[時評]中國經濟進入“平台整理期” 2012-07-3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