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也該為自己做嫁衣了
2012-07-31   作者:劉佳  來源:北京商報
 
【字號
  上周,阿迪達斯要關閉在中國惟一的直營工廠、轉向100%代工模式的消息在業界引起了巨大關注。這意味着,未來中國消費者在國內埋單的阿迪達斯將無一例外是“中國造”。
  雖説大量國際品牌在華都已由代工生産,但聽到這一消息,國內消費者心裏還是難免再度失衡:為什麼付出洋貨的價格買來的卻是一直質量口碑下乘的國貨?
  這個邏輯顯然有點傷人,因為在不斷滿足國際客戶嚴格要求的過程中,中國製造企業也在不斷成長。
  倫敦奧運會開幕了。有媒體報道,開幕式煙花都是從中國運過去的,其中瀏陽煙花佔了3/4。能成為其他國家在奧運會這種重大活動上的選擇,也足以證明中國製造的水準可圈可點。國內一些輿論的評價更是令人欣慰,説“這是本屆奧運會開幕式上最亮眼的‘中國元素’”。
  只是,那煙花絢爛的一刻、向世界綻放的一刻,不會印着“Made in China”,也不會有人火眼金睛看出中國煙花和外國煙花有什麼不一樣,所謂的“中國元素”恐怕只有中國人自己才樂在其中。
  如此,充分説明中國製造的質量也可以很好,但是質量再好,也只是幕後英雄,也只是為他人做嫁衣,甚至是賺不到什麼錢的嫁衣。
  一位為此次奧運會開幕式供應煙花的中國製造商透露,由於倫敦要求燃放時沒有煙霧,需要大量使用環保材料,所以“這筆單子真不算賺錢”。這話聽着容易讓人解讀出另一層意味:在大多數時間為國內市場生産的産品總該是賺錢的吧,那是不是説明那些産品材料不環保、燃放也有煙霧,污染的是中國的天空,毒害的是中國的消費者?
  從這個角度上看,本土品牌的“中國製造”始終沒能擺脫低價低質的標籤,絕不是因為消費者太挑剔。高質量的生産不是“中國製造”做不到,可悲的是,得看為誰而造。
  代工在中國是被再熟悉不過的勞動密集型工種。這些年,隨着中國市場的放大,中國式代工越來越受到國際品牌的青睞。但是能夠代表“中國製造”在世界舞&上揚眉吐氣的永遠不會是“中國代工”,而是“中國品牌”。品牌才是一家企業萬世相傳之源,品質則是一個品牌安身立命之本。把更多心思花在品質和品牌的塑造上,盡快從幕後走向前&,才是中國製造企業的當務之急。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滙豐中國製造業PMI升至五個月高點 2012-07-24
中國製造業應腳踏實地走向精緻化 2012-07-24
又見抵制“中國製造” 2012-07-20
“中國製造”遭抵制後的美國霸權 2012-07-18
外貿好於預期 “中國製造”優勢不減 2012-07-1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