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災害後的反思
2012-07-31   作者:張保振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北京“721”特大自然災害致77人死亡的消息,使人痛心。痛定思痛,及時“補牢”,循根治理,尤為重要。
  羊丟了才想起修理羊圈,雖説“未為遲也”,畢竟不如把功課做在前面,事先把“羊圈”建得結實,並時時檢查,及時補漏。正所謂“亡羊補牢”,不如未雨綢繆。
  然而,世事非人算,事後人才明。正如當初倫敦普丁巷的一間麵包鋪突然失火,由於大風,使原本並不兇猛的火勢迅速蔓延,連燒4天,使附近的聖保羅大教堂、無數店舖、上萬間民房付之一炬。這把火,既燒燬了許多“物”,也警醒了許多“腦”。於是,此後倫敦的所有建築都改用磚石材料;此後倫敦的街區也有了商業區和住宅區的區分。這也讓人感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間訓》載:邊塞上有位老者,有一天丟失了一匹馬。有人來安慰他,老者卻不俗地回答:“怎麼知道這不是福呢?”後來,這匹馬果然帶着一匹好馬回來了。這説明,壞事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為好事的。關鍵是頭腦要冷靜,思維要辯證,能認真總結得失,並從根本上加以治理。否則壞事不會自動變好事,甚至還可能釀成大禍。
  這就要直面現實,追根查源。任何事情,成有成的理由,敗有敗的原因。不能一出事就怨天尤人,好像天要“哭泣”,地要“打顫”,火要“發燒”,自己奈何不得。其實,災情年年有,關鍵是如何應對,能否做到天下雨,路不積水;地殼動,房能抗震;火來臨,防患未然。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多思考,早預防,將損失降到最小。
  這就要不講“面子”,敢於擔當。應當看到,先知先覺者,總是少之又少,多數人往往是後知後覺。這用不着回避,更不是什麼“沒面子”的事兒。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常常後於事物的發展。即便是一些自認為正確的認識,也需留待歷史和實踐進一步檢驗。因而,面對出現的問題、發生的差錯,勇於認錯、敢於擔當,才是積極的態度、正確的做法。如是,才有可能從失誤中明確方向,從錯誤中找到方法,從災難中總結經驗。
  這就要科學應對,制度保證。毋庸諱言,人有記性,亦有忘性。特別是,有人似乎患有一種“健忘症”:好像今日不是昨日的繼續,對昨日的教訓記不得,對該補的“功課”全忘掉。這就要靠制度做保證。制度能讓“記性”更牢,“忘性”難忘,從而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件事情做成樣。
  今日之失,未必不為後日之得。相信“721”後的北京,得一定會大於失,而且這個“得”,更人性、更理性、更具科學性。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北京暴雨重創農業險 2012-07-31
80名車主因暴雨公路收費照舊向首發集團索賠 2012-07-29
暴雨傾城 人保財險開展災後賠付 2012-07-27
北京境內因暴雨死亡人數達77人 2012-07-27
暴雨後我們會做得更好 2012-07-2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