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數據顯示,近期中國經濟出現探底企穩態勢。24日發布的滙豐PMI初值升至49.5,創下5個月來新高。經濟是暫時企穩還是將再次下探,市場在觀察政策如何發力。
觀察建材、家電賣場,近期客流明顯稀疏。售貨人員&&,相對以往旺季人流減少了一半以上。房地産不振引起的內需下滑,急需新的産業彌補。如何擴大內需、提振消費,是目前政策的當務之急。
隨着暑期的到來,一年中帶薪休假的高峰期開始。如何落實好帶薪休假制度,轉移部分消費能力,或是提振內需的方向之一。
今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是我國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根本立足點,是今年工作的重點。要鼓勵旅游等消費,落實好帶薪休假制度。
經濟危機了,債&高築了,企業破産了,很重要的原因是經濟不均衡運行造成的。作為製造業大國,中國人以往多強調勞動,而少享受生活,創造的很多財富,通過出口,讓外國人消費。現在,出口不振,內需疲軟,政府鼓勵人們多些消費以提振內需,也是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鼓勵帶薪休假,不會推動景氣下滑,經濟均衡發展,運行效率反而應該更順暢。
中國社科院和國家旅游局發布《2010-2011年中國休閒綠皮書》介紹,2010年我國居民休閒消費最核心部分約為2.19萬億元,相當於GDP的5.51%。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調查,在“帶薪假期”時間長短的排行榜中,巴西和立陶宛以41天位居榜首,中國以21天排名最後一位。但即使排名墊底,仍有很多國人&&,“連21天的假期都沒有!”中國人民大學休閒經濟研究中心對北京居民休假的調查顯示,北京居民大部分能享受各種節假日,但是帶薪休假的情況卻不令人滿意,僅有66.90%的被訪者&&享受過帶薪休假。
實施帶薪休假,從勞工方面看,99%的人都應該是舉雙手贊成的。但職工能不能休成假,一看國家態度,二看老闆臉色。
在國家層面,國務院早在2007年底就發布了職工帶薪休假條例,各種規章與制度也逐年完善。總理甚至在兩會上也在強調要落實好帶薪休假制度,以促進消費。
那麼,為什麼這麼多年來,國家鼓勵、職工樂意的規定,很多人並沒有機會實踐?
從資方角度觀察,目前中國老闆們也多按國家規定,並不阻止帶薪休假,但也並未給帶薪休假創造有利條件。據調查,公務員帶薪休假執行得比較好,但企業單位情況差異很大。外企已經有了帶薪休假文化,職工提出休假,天經地義。一些私企也在越來越多地組織職工集體休假。但有很大比例企業員工&&,工作滿負荷運轉,很難脫崗休假。還有很多職工認為,能不能實現帶薪休假,要看老闆臉色,為了升職、加薪甚至保住工作,往往只能“自願”放棄休假。
應該説,現代社會,“黃世仁”、“周扒皮”類的老闆並不多了,資方並不反對,也無權阻止職工帶薪休假,老闆們也開始認同帶薪休假。但很多具體問題阻礙着帶薪休假的落實,這或許需要企業甚至整個社會勞動休閒價值觀的改變,才能讓中國這個製造業、勞動力大國,轉變成為休閒消費大國。
從製造業大國轉變為製造與休閒消費均衡發展大國,有利於擴大就業、提振內需、促進第三産業發展。有利於平衡勞資關係,增加國民幸福指數,甚至減少醫療費用。人們在提高了生活質量的同時,工作效率也將隨之提升。而航空鐵路、餐飲旅游、商業賓館、旅游地産、養生休閒、汽車交通等諸多産業也將受益。
或許有一天中國人也能形成自己的休假文化,在某個周末,能停止的工作,大家都停止,充分享受帶薪休假帶來的幸福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