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家庭計徵個稅為何屢屢擱淺
2012-07-23   作者:吳睿鶇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字號
  財政部科研所副所長劉尚希認為:“我國按家庭計徵個稅不可行。”劉尚希説,雖然按家庭來徵收累進個稅,似乎簡單合理。但是從13億人口這個整體來觀察,需要權衡的問題將會使稅制變得相當複雜。在這種情況下,讓家庭來申報其應稅所得,會使成本高到難以實施的地步。(7月22日《北京晨報》)  
  按家庭計徵個稅,作為稅制改革的終極目標,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早在1996年3月17日第八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批准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就勾勒出一幅宏觀藍圖:建立覆蓋全部個人收入的分類和綜合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緊接着,在“十五”規劃和“十一五”規劃中,繼續對這張理想藍圖進行描繪。在去年開始實施的“十二五規劃”中,又重新對個稅改革路線圖進行描繪和勾勒——逐步建立健全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完善個人所得稅徵管機制。
  從可追溯的歷史來講,對按家庭計徵個稅的不懈追求,已跨越了四個五年規(計)劃,長達16載,可是,這項利國利民的個稅改革,一直處於擱淺狀態,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長期處於研究層面,至今未獲得任何實質性進展。如今,權威專家以徵收成本高到難以實施為由,再次將個稅家庭綜合稅制的命運,變得撲朔迷離起來。這意味着,按家庭計徵個稅能否在十二五規劃期間,順利“降生”,仍是個未知數。
  值得注意的是,近段時間以來,我國有財稅專家包括政府高官頻頻放風,説個稅按家庭徵收條件不具備,技術力量不到等。而美國早在1913年就建立了以家庭為單位的納稅制度。99年前既沒有互聯網,也沒有計算機,那時的美國就能做到按家庭計徵個稅,為什麼現在早已實現徵管網絡化、信息化的中國做不到呢?就是與中國人口相當,經濟發展水平遠不如我們的印度,根據1961年頒佈的《印度個人所得稅法》,他們的個稅也是以家庭年收入計徵,現在,越來越多的印度納稅人在互聯網上報稅,相當便利。
  實際上,今年全國地方稅務系統個人信息聯網工作已開始啟動,只要掌握家庭成員個人財産收入、銀行存款、教育支出、住房情況等信息,那麼,基於現實徵管條件,起碼在一線發達城市可以搞個稅家庭綜合稅制試點了。那麼,公眾長期呼籲的官員財産申報制度,也能同時起步實施了。不過,這可能也正是按家庭計徵個稅的真正阻力所在。
  按家庭計徵個稅涉及廣大普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它是社會的“穩壓器”和最為民生的問題,我想,它既然是代表廣大人民利益的,難道就不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嗎?政府制定&&一項改革措施,或一項公共政策,只在符合國家長遠發展方向,符合廣大公眾的根本利益,就應果斷&&,該出手時就出手,而不要“猶抱琵琶半遮面”,只考慮某些官員的利益。倘若一個被公眾認可的改革措施,遲遲不能&&,頻頻遭遇擱淺,難免讓公眾對政府公信力産生懷疑,進而會影響公眾對個稅改革的耐心和信心。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按家庭計徵個稅不可行在哪 2012-07-24
個稅按家庭徵收並非不可行 2012-07-23
劉尚希:按家庭計徵個稅太複雜不可行 2012-07-22
不必誇大家庭綜合稅制改革成本 2012-07-22
2015年城市家庭帶寬將達20兆位/秒以上 2012-06-1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