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縮風險日益加大 財稅政策應更加積極
2012-07-23   作者:王軍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今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僅7.6%,雖然基本上在大多數機構預期範圍之內,且略高於全年政府確定的調控目標。但如果我們連續觀察過去10個季度,GDP增速已從12.1%逐漸滑落了4.5個百分點,與2008年四季度持平,過去十年間僅高於2009年一季度的6.6%,經濟形勢之嚴峻可見一斑。

  通縮風險日益加大

  比GDP增速更難看的,是稍早幾天公布的6月份PMI、CPI、PPI、工業增加值、國企利潤及進口數據的快速滑落。滙豐PMI和中採PMI分別為48.2%和50.2%,雙雙創下7個月新低;CPI同比增長2.2%,是29個月的新低……
  所有的數據都鮮明無誤地指向一個事實:國內宏觀經濟不容樂觀,三大需求疲弱格局沒有改變,經濟增速慣性下滑態勢還沒有穩住,經濟下行壓力還比較大。之前市場一致預期的二季度經濟可能見底,現在來看可能過於樂觀了,甚至還很難説三季度就一定能夠真正見底。下半年穩增長的任務依舊艱巨。
  悲觀的數字再次給本已悲觀已久的股市重重的一擊,7月17日,上證指數創出了2138點的階段新低,“具有罕見投資價值”的滬深300市盈率已接近歷史最低水平。正所謂:“股市七月陰氣寒,重雲低濕天漫漫”。
  儘管對於中國是否已經出現嚴格意義上的通縮,尚存爭議,但通縮預期的加重和擔憂,已在學界引起極大關注和廣泛爭論。即使CPI仍然為正,但隨着歐美經濟下滑使得輸入型通脹壓力減輕、資金外流趨勢已持續數月、國內經濟增長疲軟導致總需求下滑、資産價格持續縮水、房地産調控總體依然從緊、長期投資增速下降明顯、長期信貸需求疲弱、M2增速仍低於既定目標、微觀經濟層面企業資金困難、利潤明顯持續下降等現象的加劇,毋庸置疑的是,通縮苗頭開始顯現,通縮預期不斷加大。
  可以想象,若下半年GDP增速仍不能有較為顯著回升的話,通縮態勢很有可能從預期變為現實。因此,如果宏觀經濟政策能逆周期操作、繼續適度放鬆,經濟會企穩並溫和回升;如果政策依舊徬徨遲疑,止步不前,經濟很可能出現繼續失速,讓前期預調微調的政策效果前功盡棄。
  從4月開始,政策重心轉向“穩增長”,一系列政策措施開始發揮效果,但從6月數據看,經濟反彈並不明顯。當下,要改變市場的通縮預期,有效應對經濟增速繼續下滑,一定要以果斷措施堅決遏制通貨緊縮的苗頭,進一步加大宏觀經濟政策調整力度,而不應僅限於“預調微調”的範疇。歷史的經驗一再證明,通貨緊縮要比通貨膨脹的危害要大,治理起來難度也更大。

  應加大減稅力度

  隨着物價水平的持續回落,我國貨幣政策已具有更大的放鬆空間。今年以來央行已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兩次降息,貨幣政策事實上已偏向“適度寬鬆”。而從財政政策的實際執行情況來看,積極的程度很難讓人滿意。
  長期以來,我國企業的稅負就較為沉重,1994年新稅制改革後,全國稅收增長率就一直高於GDP增長率。結構性減稅,一方面可減少企業成本,增強企業活力,營造寬鬆的投資環境,有利於刺激企業投資和擴大再生産,並增厚其利潤空間;另一方面,也可通過政府給企業減稅讓利,企業給居民提高工資、增加分紅,進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刺激消費,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
  而自去年以來,新一輪結構性減稅只規定了項目而沒有規定減稅總額目標,可以説是從手段上着眼而不是從效果上着眼,這一點同其他成熟市場經濟國家通行的減稅做法有所不同。還有,政府在推出減稅項目的同時,也在增加一些稅收項目,如上海和重慶的房産稅試點、資源稅從量計徵到從價計徵以及個稅改革導致中高收入人群稅負增加等等,都體現了“有增有減”的“結構性”特點。特別是,迫於經濟下滑導致的財政壓力,地方政府增收新招層出不窮,結構性減稅已陷入實際效果不一以及同地方財政收入壓力的博弈之中。
  從總體上來看,結構性減稅對於企業稅負的真正減輕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效果不是十分明顯。現行的結構性減稅,很難判斷最終的結果是增稅多還是減稅多。因此,未來結構性減稅還需真正落實,進一步加大力度,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目前我國的稅收結構以間接稅為主,下一步更大力度減稅的潛力在於間接稅方面,在於居民在消費過程中所承擔的隱形稅。從長遠發展方向來講,應逐步降低間接稅比重、增加直接稅比重,今後更多的減稅不是在個人所得稅方面,更多的是要減輕居民在商品價內的稅負。
  在減稅對象的選擇上,結構性減稅政策要更有針對性,未來應更傾向於小微企業和居民,更傾向於自主創新和研發能力強的企業,以推動企業轉型升級,鼓勵居民擴大消費。
  再從三大需求來説,短期來看,無論是凈出口、消費,還是民間投資,動力都不是很足,未來主要的推動力還是要看投資,特別是政府投資,更多的是在基建領域的投資。這又是積極財政政策需要發力的另一個方面,其背後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建設資金怎麼解決,錢從哪來。
  當前國有企業利潤下降、政府財政收入增速下降、地方融資平台監管嚴厲,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在收支兩條線上都有很大的壓力。與此同時,2011年,我國的赤字率分別僅有1.4%,均遠遠低於國際公認的警戒線3%,也低於政府預期目標2%;2011年上半年,赤字率也只有0.74%,低於當年政府預期目標1.6%。財政總體還是非常穩健的。因此,未來可以考慮由全國人大授權中央政府,擴大2012年預算赤字規模至10000億左右,增加國債發行,以更加積極的姿態來體現“穩中求進”的工作基調和“穩增長”這一首要任務。
  從根本上講,要實現穩增長目標,除了貨幣政策轉向適度寬鬆、財政政策更加積極外,還需要加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産業政策的協調配合,並把穩增長、調結構與各項體制改革結合起來,以增強經濟發展的持久活力和不竭動力。 (作者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新興産業財稅政策下半年&& 2012-06-12
建立健全有利於環保的財稅政策體系 2012-02-02
[博客]財稅政策或能破解穩增長抑通脹兩難 2011-12-21
財稅政策或能破解穩增長抑通脹兩難 2011-12-21
新興産業財稅政策預計年內&& 2011-10-2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