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7月20日出席省部級領導幹部“金融監管和風險防範”研討班座談會時指出,金融系統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適當加大預調微調力度,提高針對性、前瞻性和有效性。 這是中央決策層第一次明確表態要適當加大貨幣政策預調微調力度。這與當前的經濟形勢是分不開的。 央行在《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2》中指出,2012年我國經濟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階段性特徵,長期矛盾和短期問題相互交織,宏觀調控面臨更多“兩難”選擇。 而為了遏制經濟下滑趨勢,央行年初以來已經兩度降息、兩次降準,雖然我國經濟增速仍在年初確定的預期目標區間內,穩增長措施正在見到成效,經濟運行總體呈現緩中趨穩態勢。但經濟形勢的複雜性、嚴峻性仍不能忽視。 因此,隨着通脹維持低位,為政策放鬆提供更多斡旋空間。眾多機構及分析人士均認為,經濟在初現止跌企穩跡象後,後續回升幅度仍將取決於刺激政策的效果及力度,預計下半年貨幣政策將繼續加力以穩增長。 正是出於對經濟“兩難”形勢的判斷,央行在7月6日果斷降息,在降息前後更是頻繁使用逆回購來調節市場流動性。 上周,為應對2050億元到期逆回購對流動性的壓力,央行公開市場連續第四週進行逆回購操作,但其作用顯然正逐漸下降,剛剛經過年中考驗的資金面有重返緊張之勢,逆回購輸血僅能解燃眉之急,資金重返寬裕仍需央行從“池子”裏放水才能實現。 近來,央行公開市場已連續三次允許一級交易商申報正回購需求,不過最終詢而未發。這也印證當前資金面仍難言寬鬆,央行滾動逆回購效用減弱。正回購重啟應在降準之後,作為流動性的對衝工具來使用。 由於近期財政存款、大企業分紅、公開市場到期資金規模較小等影響資金面因素的存在,降準是必須的,但時點尚需央行考量。而近期如果流動性沒有實質改善,降準時點又難以判斷,預計逆回購滾動操作將成為公開市場的主旋律,正回購重新現身的概率也不大。換句話説,只要逆回購沒有停止,降準就只能停留在預期的程度。 然而,逆回購治標不治本的特性大家都清楚,未來以降準的方式開閘放水或勢在必行。 從現在採取的經濟政策看,加速確認經濟見底的功效一定可以達到,但要想拉動經濟轉入增長周期尚需進一步努力。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就認為,經濟探底時點有可能延長至三季度,年內雙降仍有較大空間。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也指出,通過政策的適度逆向調節來對衝不利的外部衝擊,將能夠扭轉當前經濟持續下行的趨勢。預計GDP同比增速將在三季度開始回升,下半年政策預調微調的力度會有所加大,但不會過於激進。 對於下一階段可採取的措施,央行明確&&,除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外,還需根據經濟金融運行情況,豐富和完善政策工具和手段,適時調整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政策參數,加強各類工具之間的相互協調和有機配合,增強政策實施的靈活性,為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增長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