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誇大家庭綜合稅制改革成本
2012-07-22   作者:熊志  來源:長江商報
 
【字號
  近日,財政部科研所副所長劉尚希稱,中國按家庭計徵個稅不可行。他&&,雖然按家庭來徵收累進個稅,似乎簡單合理。但是讓家庭來申報其應稅所得,會使成本高到難以實施的地步。
  綜合與分類結合的計徵體系,是個稅改革的既定方向,這早在十六屆三中全會就已確定下來。作為綜合徵稅的重要形式之一,家庭綜合稅制呼籲已久,也是國際通行慣例,從優點上看,它能夠量能課稅,以納稅人的實際負擔水平為依據,使稅收調節更趨公平。
  不過,家庭綜合稅制的改革難度也是巨大的,這正是其討論多年,卻未有實質進展的主因。目前的分類個人所得稅制,雖然涉及多個徵稅項目,且計徵辦法、適用稅率各不相同,但工資薪金、生産經營所得、勞務報酬等計稅因素,可控性較強,可以從源徵稅,代扣代繳,這省去了不少徵稅成本。如果按戶計稅,必須得以納稅人自覺申報、財務會計健全、信息聯網系統發達、信用制度完善等為前提。也就是説,家庭綜合稅制的引入,必然是場“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聯動改革,涉及納稅人意識、稅收徵管能力等方方面面。而且,個稅本身又牽涉甚廣,改革面極大,改進上述各要素,自然會産生高企的改革成本。
  推行家庭綜合稅制,免不了在改革成本與改革收益間權衡。問題是,改革收益如何,在個稅徵繳問題上,很難用數據量化,綜合計徵本身是面向公平,甚為抽象,改革收益就只能是預估。那麼,對成本的直觀判斷,往往會左右人們對家庭綜合稅制的價值取向,財政部科研所副所長劉尚希所言,無非是基於變革計徵方式需要支付的代價太大而論。
  改革成本是不是真的“高到難以實施”,顯然值得商榷。目前全國稅收系統還未實現信息共享,個稅收入與社保系統也不連通;加上社會流動性大,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夫妻分離的家庭結構很多,家庭綜合稅制,在操作上就面臨着諸多難題,比如家庭收入的信息統計,比如免徵額度和稅率的確定,比如不同地區經濟水平差異等等。這些改起來的確複雜,卻也不是完全無章可循,歐美等國都有成熟經驗可借鑒,譬如美國推行的單身、已婚聯合、已婚單獨、戶主等四種申報模式,就比較明確的劃分了不同的繳稅情景,若沿用類似計徵方式,只需考慮地域流動和地區差異,地域流動有醫保年限互認等為改革前瞻,地方稅務系統信息聯網工作也已經啟動;至於地區差異,只需設置多層次的起徵點和稅率即可,這相較於1913年互聯網還未誕生就確立按戶計稅的美國而言,改革難度和成本無疑談不上高昂。此外,自行申報後逃稅避稅增多的擔憂,也實屬多餘,綜合稅制可以配套信用機制,以及相關的報稅獎勵政策,稅制的完善與納稅人意識的培養,本就是個互動過程,這部分改革成本,必然會轉化為收益,沒有必要放大。
  當然,家庭綜合稅制並非沒有難破的壁壘,比如信息網絡的建立,會涉及家庭財産的透明化,遭遇官員財産申報一樣的軟抵制也有可能。不過,這與其説是改革的難點,不如説是建立一種更為公平的分配秩序的契機。可以説,家庭綜合稅制討論了這麼多年,不是沒有共識,不是沒有經驗可學,也不是技術難關無法突破,還是個決心的問題。如果始終在改革成本上糾結,那麼就算再討論三年五年,恐怕也得不出個所以然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法國政府擬加重對空置房屋徵稅 2012-07-20
地方突擊徵稅等於竭澤而漁 2012-07-13
大陸藝術品高徵稅降低市場活力 2012-05-21
海關新政提關稅 進境物品全額徵稅可能性提高 2012-04-0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