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和道德構築食品安全防線
2012-07-21   作者:人民日報評論員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用道德良心做放心食品”,江蘇省常州市雙桂坊的商戶做“良心飯”,賺“乾淨錢”,為食品安全生産銷售樹立了一個典範。
  在商品經濟日益發達的今天,人們日常消費的食品大部分是由社會化生産所提供的。食品如何加工生産、如何包裝保存、如何運輸銷售,絕大多數消費者是難以親眼目睹和現場監控的。換句話説,從他人手中購買食品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方式。因此,看似簡單的食品買賣關係之中其實蘊含着一份沉甸甸的社會信任,這份信任與食品質量本身一樣不可或損。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正因如此,人們對於食品質量問題格外敏感。食品安全事件不僅損害消費者的身心健康,而且破壞社會互信的基礎,毒化社會風氣。對於食品質量問題,必須從嚴整治,常抓不懈,實行“零容忍”。
  黨和政府對於食品安全歷來高度重視。2009年專門頒佈《食品安全法》,國務院專門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員會,公安、工商、質檢、司法、農業等部門建立了聯席機制,對社會廣泛關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聯手出擊、一查到底。治理行動極大地打擊了不法分子的氣焰,人民群眾拍手稱快。
  “懲惡”的同時必須“揚善”,只有善的力量發揚光大,惡的生存空間才能壓縮減少。常州雙桂坊那些誠實守信的商戶就是我們應該大力弘揚的崇德向善的代表。誠實無欺,重諾守信——“誠信”使雙桂坊商戶在贏得口碑的同時也獲得了效益。
  經濟要發展,離不開誠實守信的道德準則。只有誠實守信,人們才能彼此依賴,才能合作共贏,和諧共處。不講道德、唯利是圖,並不符合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信用是經濟社會正常運轉的基礎。信用越好,經濟運行的成本越低,效益越佳。反之,缺乏信用,人們彼此提防,經濟社會將難以正常運轉、贏得效益。在商業社會,由誠信所帶來的良好聲譽是一筆寶貴的無形資産。我國那些百年老店之所以能歷久彌新、基業長青,就是因為他們誠實守信,童叟無欺,一諾千金。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是法治經濟,也是道德經濟。治理以食品安全為代表的道德領域的突出問題,必須堅持道德與法律“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既要通過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思想認識和道德修養,也要加大法制建設,從立法和執法兩方面加大對觸犯法律的失德敗德行為的懲治力度,用法律為社會明確畫出道德底線、標出道德紅線、設置高壓線,讓那些唯利是圖、觸犯法律之徒,一次失德寸步難行。只有這樣,才能樹立道德尊嚴,凈化社會風氣。
  從“吃不飽”到“吃得飽”是30多年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從“吃得飽”到“吃得好”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我們相信:當誠實守信成為全社會踐行的準則,當道德的血液在每個人身上流淌的時候,這一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枉法裁判衝擊法治信任根基 2012-05-22
治“法治失信”要對症下藥 2012-05-08
法治是提升基金會公信力必由之路 2012-04-26
依法治稅怎容“彈性徵管空間” 2012-04-17
“司機酒駕同桌連坐”有違法治 2012-02-2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