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是誤讀還是誤導
2012-07-20   作者:顧昀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食品安全問題,關鍵不在於公眾是否罵錯了對象,而在於企業有沒有充分履行責任,監管部門有沒有向公眾傳遞正確而翔實的信息。
    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舉辦的食品安全年會上,有關專家稱,“我國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有不少是外界誤讀了,其實不合格的食品並非就是不安全的”。
  不合格食品不等於不安全食品,這話沒錯;但不安全食品必然是不合格食品,這更毋庸置疑。專家認為外界存在誤讀,應是擔心公眾“一棍子打死”。而在我看來,這其實反映了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關注與擔憂,這種擔憂並非杞人憂天,而是有強大的事實支撐。
  食品安全問題往往由規範不清、標準不明造成。比如,某品牌奶粉汞含量異常事件,現行國家標準固然未規定嬰幼兒奶粉汞限量值,但這不等於説汞含量異常不涉及食品安全。換言之,不能説吃出毛病才叫食品安全問題。就此而論,如果説公眾對食品安全存在誤讀,“不合格食品並非不安全食品”“含致癌物質並非致癌食品”等專家説法亦有避重就輕、混淆是非之嫌。
  退一步講,公眾存在誤讀也和食品安全監管不公開透明有關。在食品生産環節,許多企業不僅未盡充分告知義務,還刻意隱瞞産品含有哪些添加劑。發生食品安全事件後,有的監管部門不是依法懲處,反倒幫企業滅火。普通老百姓專業知識有限,加上食品安全監管存在漏洞,産生誤讀豈是偶然。
  俗話説,吃一塹長一智。有段子説:“從大米裏我們認識了石蠟,從火腿裏我們認識了敵敵畏,從鹹鴨蛋裏我們認識了蘇丹紅”,經歷那麼多起食品質量風波,公眾的食品安全知識越來越豐富。這有助於公眾了解食品安全現狀,加強自我防範。更重要的是,食品安全監管應加大公開透明力度,公眾才能進一步消除疑慮,從而客觀對待食品安全問題。
  食品安全問題,關鍵不在於公眾是否罵錯了對象,而在於企業有沒有充分履行責任,監管部門有沒有向公眾傳遞正確而翔實的信息。倘若食品相關法規健全,企業遵紀守法,監管部門公開透明,即便公眾一時誤讀,想必很快也能獲取真相,作出理性判斷。食品生産涉及專業範疇,食品安全卻涉及公眾知情權。公眾越是存在誤讀,越需要充分公開相關信息。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十二五”規劃》實施 2012-07-13
期待食品安全狀況迎來轉折 2012-07-05
食品安全治理如何念好嚴字訣 2012-07-05
找准保障食品 安全的切入點 2012-07-04
食品安全,三年可期 2012-07-0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