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霸王條款”應升至國家法律層面
2012-07-20   作者:李英鋒  來源:東方早報
 
【字號
  經過兩個多月的專項整治行動,7月18日,浙江工商部門公布了在全省範圍內徵集的消費領域合同“霸王條款”結果。經過嚴格確認,“霸王條款”達420條。從徵集的“霸王條款”內容上看,主要涉及3個方面:減免自己責任,逃避經營者應負義務;權利義務不對等,任意加重消費者責任,排除、剝奪消費者權利;違反法律規定,任意擴大經營者權利。
  但筆者分析發現,浙江省工商局整治“霸王條款”的做法只是處於行政梳理、行政建議或行政指導的層面,且由相關法學專家、知名律師、各主要消費領域行業協會專家等組成的合同格式條款專家審查委員會中,缺少了“霸王條款”的利益關係最緊密的消費者的參與。鋻於上述因素,如果要在其他地方推廣浙江工商部門的經驗,還欠缺一些必要的條件。
  當然,欠缺的主要是法治要件。筆者以為,有關部門應該從浙江工商部門的做法中得到 啟發,吸取經驗,把整治“霸王條款”上升到國家法律的層面。首先,已有的法律中,諸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合同法》等,對規範“霸王條款”也多有涉及,但均過於籠統,可操作性不強。相關部門應該分析浙江工商部門梳理出的420條“霸王條款”的性質和特徵,從而讓“霸王條款”的法律外延更清晰,讓維權部門和消費者更有信心和底氣與“霸王條款”博弈。其次,在法律規範中明確消費領域“霸王條款”的認定機構——是工商部門,還是其他維權部門,或是特定的審查機構、法院?讓“霸王條款”認定更具權威性和説服力。再次,加重制定使用“霸王條款”的經營者的法律責任,不應滿足於糾正、規範,而是讓經營者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等更高的風險和成本。最後,設置便捷有效的消費者維權機制,讓消費者在面對“霸王條款”維權時能夠處於一種平等主動的位置。
  有了國家法律層面的支撐,整治“霸王條款”的機制才能運轉地更加健康長效,消費者權益也才能得到更多的呵護。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質量劣售後差霸王條款多 消費者手機維修頻遭刁難 2012-07-10
宜家家居被曝霸王條款 2012-06-27
蘋果維修霸王條款遭質疑 2012-06-26
[網民關注]棒打蘋果“霸王條款”應入骨三分 2012-06-25
[博客]發展服務業必須破解“霸王條款” 2012-06-0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