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來為雞蛋等鮮活農産品價格穩定負全面責任? 近些年來,我國一些農産品市場波動明顯,有時農産品價格低迷並嚴重滯銷,有時農産品價格明顯上漲而農民沒有農産品可賣,這些都給農民帶來經濟利益的損害,甚至衝擊國民經濟健康運行。農産品市場明顯波動,一個重要原因是農業生産盲目性大,農産品供給時多時少。如何克服農業生産盲目性?這是市場經濟面臨的基本難題之一。 我們很多人理所當然地認為加強農産品市場信息工作,讓農民利用農産品市場信息進行農業生産經營決策,就能夠解決農民盲目生産和農産品市場過度波動的問題。事實果真如此?顯然,事實並非如此。目前,如果有人認為社會上缺乏農産品市場信息,或者説農民看不到、聽不到農産品市場信息,這可能是一個嚴重脫離實際者的胡説。只要翻閱報紙雜誌,只要打開電視或者收音機,或者上上網,都能夠看到和聽到不同品種和不同地方的農産品市場信息。不敢説農産品市場信息十分充分,至少可以説不缺農産品市場信息。 不像前幾年,指責農民沒有農産品市場信息的人少了。但是,社會上又出現了另外的聲音;認為現在農産品市場信息太多了,已經過於混亂,讓農民無法利用,農民不知道哪個信息是有用的,哪個信息是沒有用的。甚至社會上還有輿論認為,農民盲目生産是由於農産品市場信息工作的缺陷造成的。 農産品市場信息與農業生産盲目性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如果存在着農産品市場信息充分、精確和有效等的理想狀態,農業生産的盲目性就能夠克服嗎?農産品市場波動就能夠避免嗎? 客觀地説,當今學術界關於農産品市場信息與農産品市場波動方面的理論研究明顯地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沒有權威的理論能夠明確地告訴我們農産品市場信息可以消除或者緩和農産品市場波動。相反地,社會上反而有聲音認為農産品市場信息會加劇農産品市場波動。 通過查閱文獻,在美國對農産品期貨市場交易價格信息與現貨市場實際價格之間關係的學術研究中,不同學者所得出的結論並不一致。有學者研究後認為農産品期貨市場價格信息降低了農産品現貨市場實際價格波動,也有學者研究後認為農産品期貨交易價格信息對現貨交易實際價格沒有確定性影響,既不能確定地表明農産品期貨交易價格信息降低了現貨交易實際價格波動,也不能確定地表明農産品期貨交易價格信息加劇了現貨交易實際價格波動。 與學術界研究不同,美國農民和相關組織普遍地認為美國期貨市場發展歷史表明美國農産品期貨交易價格信息不但沒有降低現貨市場實際價格波動,反而損害農産品生産者和消費者的利益。美國國會也持類似觀點,要求成立的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對期貨交易進行嚴格監管。 關於農産品市場信息是加劇農産品市場波動,還是降低農産品市場波動,我國學術界缺乏深入研究。但是,從查閱到的現有少量的文獻來看,一般都接受了農産品市場信息是可以克服農業生産盲目性和避免農産品市場波動的假定。而我國很多實際工作者和社會上關注農業的人士也基本上認為農産品市場信息可以幫助農民克服農業生産盲目性,可以消除農産品市場波動。 把提供農産品供給、需求和價格等信息服務作為避免農業生産大起大落和農産品價格波動的基本途徑,這可能是我國農産品市場信息工作的認識誤區。
試想這樣的情景:有一個機構能夠發布精確的農産品市場信息,準確地預測到未來收穫期某種農産品市場供不應求,價格高漲。農民都相信這一預測,動用一切資源擴大該種農産品生産。結果會是什麼樣?結果可能是:農産品市場不是供不應求,而是嚴重過剩,嚴重滯銷;農産品價格不是高漲,而可能跌破成本價。這種情景可以簡單表明:發布的未來農産品市場信息越是精準,相信的人越多,可能對農産品市場運行的破壞性越大,農産品市場波動反而更加劇烈。 實際上,影響農産品供給、需求及其價格的因素不僅多種多樣,而且經常變化。任何一個機構和個人不可能完全掌握和提供充分的、精確的和及時的農産品市場信息。農産品市場信息對於農産品市場運行的影響是不確定的。 如果理所當然地認為農産品市場信息能夠克服農産品市場波動,可能就會過分誇大農産品市場信息的社會價值。這對於完善農産品市場信息工作、探索穩定農産品市場有效途徑、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都是不利的。 除了探索加強農産品市場監測信息發布工作外,我國還特別強調了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和市場調控。 20世紀80年代中期,隨着我國農村改革的深化和農産品生産能力的提高,雞蛋等鮮活農産品供應越來越充足。於是,我國提出放活農産品市場。為了確定鮮活農産品市場不出問題,相應地建立起“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客觀地説,這項制度對當時鮮活農産品市場供應保障和價格穩定功不可沒。
現在我國越來越多的鮮活農産品市場價格漲跌波動更加頻繁、幅度更大、範圍更廣,能否再靠“菜籃子市長負責制”來解決問題? 毋庸諱言,隨着宏觀經濟環境條件的變化和農業結構戰略性的調整,長期有效的菜籃子市長負責制面臨嚴峻的挑戰。過去,我國蔬菜生産消費的地域性很強,當地生産什麼,市場就供應什麼,消費者自然就購買什麼。這種格局使得各個城市能夠在當地建設蔬菜生産基地,組織蔬菜流通相對簡單,菜農自産自銷比例高,流通環節少,農貿市場基本上能夠解決問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實施起來相對有效。 隨着交通運輸的發展,農業結構調整的深化,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逐步建立,我國雞蛋等鮮活農産品生産地和消費地的距離越來越遠,政府調控市場的難度在增加。同時,隨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結構的升級,對雞蛋等鮮活農産品的消費需求呈現出常年均衡性,這與菜籃子産品生産的季節性和區域化等集中趨勢形成比較突出的矛盾。 綜上所述,目前尚未找到有效避免雞蛋等鮮活農産品價格過度波動的措施。但是,實踐告訴我們,全面否定市場機制對農産品供求關係及其價格調節的作用,只會帶來農産品供給的全面短缺。放任農産品市場價格波動,往往會損害消費者和生産者雙方利益。現有的雞蛋等鮮活農産品市場儘管有很多方面不盡如人意,但可能是相對比較理想的權衡各方利益和保障供應的機制。 面對時漲時落的農産品價格波動,我們既需要完善,也需要適應。面對雞蛋等鮮活農産品價格過度波動,政府需要在頂層設計、引導微觀主體和有效干預等方面進一步積極探索。消費者任何情況下都要以平常心來合理購買雞蛋等鮮活農産品,不聽信謠言,不恐慌,不搶購。生産者要樹立市場風險意識,價格高時不盲目跟風擴大生産規模,價格低時不隨意破壞生産能力;收穫的農産品既不急於拋售,也不“捂着”不賣。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産品供求及其價格信息監測、發布和傳播在促進農産品價格合理水平的形成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但隨着農産品金融化和交易虛擬化的出現,如果農産品市場信息通過媒體被少數人用來惡意炒作,或者無意助推人們過度預期,則可能加劇農産品市場波動,嚴重干擾正常的農産品經營秩序,損害農業穩定發展以及農民和消費者的利益。為此,需要加快立法,規範農産品市場信息採集、加工、發布和傳播等行為,促進農産品市場健康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