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刺激恐懼症”嗎?
2012-07-13   作者:魏鳳春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一夜之間,“刺激”成了網絡和老百姓口中的熱門詞彙!
  現在即使是對市場看多的投資者,大多也只是説短線看多。儘管有諸多約束,短期刺激政策空間還是在的,比如降息調準。比如在補貼方面,類似家電下鄉或節能等其實也可以有;地産和剛需、改善性需求相關的調整、部分資質健康的融資平台上政策也可以看;激進一些,説不定還會推出若干萬億。
  背後卻是憂心忡忡,“刺激”成了一個無法撇開的陰影。説到降息,第一反應就是信貸政策放鬆“走老路”。擔心的是一旦搞這個“刺激”,要改革、要結構調整的“正事”又忘了,擔心的是一旦困難的時候蒙過去,中長期的麻煩不會更少反而更多。
  只是,寬鬆的宏觀環境與結構調整真的是“兩難”麼?
  中國的經濟結構調整應當説正在進行中。地産及其相關産業鏈的調整,一些失去競爭力的出口産業的調整,都是實實在在的。從更長期和更重要的角度上講,國有經濟的進一步改革也正拉開大幕。
  純粹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這個調整過程,包括去産能、去杠桿和工作的轉換,本來就需要一個相對寬鬆的經濟環境,其原因在於資源的再分配本身就會帶來巨大的交易成本。違約和破産本身成本就很高,同時資金還需要流向不熟悉的方向;由於大量現金用於償還債務,信貸的新增需求看起來會很弱;人們需要適應新的崗位;經濟個體之間的關係需要重新塑造。由於存在這個巨大的交易成本,社會上“能看到的”實際利率實際上需要保持在一個相當低的水平。歷史上最極端的例子都發生在美國,大蕭條是教訓,而這次金融危機的應對則是較為成功的經驗。
  現在考慮政治經濟學。如果一個過度緊縮的宏觀經濟環境對於結構調整是必要的,那必定是因為這個“過度”更有利於加強變革的力量。危機中一個國家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很難事先判定,也的確有很多偶然因素。但或可參考的是最近的歷史。這三十年來比較大的變革,看上去都發生在經濟困難的時間。只是仔細觀察,當時的困境至少並非主張改革的力量有意為之。回過頭來講,我們現在是否能找到充足的理由,要為這樣一個時刻的到來而去“製造”衰退?“倒逼”的邏輯是否真的存在?
  從這個角度上講,當前不求信貸放量,但着力降低各方面利率的政策,應當在一個正確的方向。
  但是市場上瀰漫的悲觀氣氛,的確很難通過這樣或者那樣的邏輯來驅散。上面講的刺激恐懼症,僅是症狀之一。大多數時候,説理是為了強化看法、穩定情緒;真要改變觀點,需要數字。略為悲觀的投資者需要看到經濟數據切實的好轉,更加悲觀的則需要看到企業盈利改善,最悲觀的還需要看到企業盈利持續相當長時間的改善。這些信號共同的特點是可能要等很長時間才會看到。
  從這個角度看,能抵禦下跌的,僅僅是多年未見的低估值,而未來一兩個季度市場向上的空間可能很小了。(作者係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總經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國海富蘭克林曾宇:堅定看好亞洲市場表現 2012-07-13
信誠基金譚鵬萬:下半年市場依然維持震蕩格局 2012-07-13
利率市場化實質性起步 2012-07-13
下半年IPO或將3倍於上半年 會衝擊A股市場 2012-07-13
美國就業市場涌現“男粉領” 2012-07-1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