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視角看文化産業發展趨勢
2012-07-11   作者:彭程(北京交通大學)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到2020年,文化改革發展奮鬥目標之一是“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産業格局全面形成”。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我們科學研判和正確把握文化産業的發展趨勢,並採取相應的對策措施。研判文化産業的發展趨勢,可以有不同的視角。當今時代,技術對文化發展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技術的發展趨勢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文化産業的發展趨勢。從技術視角看,文化産業的發展趨勢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文化産品的互動體驗與個性化服務增強。技術的發展為文化産品提供了更多的互動平台,例如,互聯網技術使文化産品從單向度傳播轉變為消費者與生産者、信息發布者與信息接受者、文化作品設計者與欣賞者互動的雙向傳播。同時,文化産業的互動服務能夠增加産品設計者與産品消費者之間的交流與反饋,進而提升文化産品的個性化服務水平。消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個性和需要選擇産品,或者按照自己的時間安排選擇接收的服務內容。
  文化産品的質量提高與傳播渠道增加。技術的發展可以提高文化産品的質量,如圖像的清晰程度、聲音的保真效果以及欣賞體驗的帶入感等都將不斷增強。新興的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還可以使文化産品以多種形式進行傳輸,借助計算機、手機等終端設備來進行傳播與接收,操作簡單容易、快捷方便。電影院線、視頻網站、網絡游戲等傳播渠道將進一步拓寬,從而在更大程度上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求。
  文化産業的生産模式與經營模式更加多樣化。技術的發展有利於經營者對各種要素進行優化配置,推動文化企業組織形式創新。電信業、傳媒業、出版業等産業在技術上的創新與聯合也將大大促進産業間的業務交叉與合作。同時,營銷推廣方式將更加個性化、特色化,更加注重引導消費者的需求傾向,推動其向高層次的精神消費需求發展。近年來興起的立體電影欣賞和微博、微信、微視等將保持快速發展態勢。
  文化産品的市場需求不斷擴大。伴隨着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國際貿易的增長,文化産品尤其是創新型文化産品將拉動市場需求,擴大文化消費。技術創新是促使精神文化需求釋放、擴大消費需求的強大動力,技術進步的速度和程度決定着高附加值、高利潤的文化産品和服務的質量。
  文化産業的演化周期繼續縮短。技術的發展促進了生産要素和生産條件的重新組合,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大量以網絡數碼技術為主的文化技術創新加速了出版業、影視業、音像業等産業的更新換代,推動了以高科技為依託的網絡文化産業、通信文化産業等的崛起。文化産業的演化周期隨着技術創新周期的縮短而縮短,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文化生産力的速度隨之加快。
  文化産業的資源整合作用更為突出。通過技術對不同類型的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可以使文化資源以信息化形態存儲,大幅度提高文化素材的數量和質量。隨着新一代高新技術如雲計算、物聯網技術及通信技術的廣泛應用,文化資源開發的深度和配置的優化程度將進一步增強,甚至實現文化資源的全球整合。整合知識、技術、信息等資源的能力,是文化産業的核心競爭力。文化資源整合能力的增強,主要體現在具有符號化意義的文化資源、經驗型的技能文化資源、創新型的智能文化資源等方面。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農行金融助推縣域文化産業 2012-07-09
山東郵政與新華書店戰略合作助推文化産業發展 2012-07-02
“陜西文化産業第一股”ST長信遇上市首考 2012-06-18
以金融創新支持區域文化産業發展 2012-06-18
文化産業園:火爆背後弊端叢生 2012-06-0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