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隨着高考結束,謝師宴、出外旅游、購數碼産品等各種考生消費推動了“後高考經濟”的大熱。在這場“犒勞經濟”的狂歡中,孩子們露了笑臉,商家也鼓了腰包,表面看來皆大歡喜,但對多年寒窗苦讀的學子來説,這未必是什麼好事。中國的“後高考經濟”,該降降溫了! 今年我國有超過900多萬考生參加高考,即使按照每位考生支出100元的水平計算,直接支出就將近10億元。一些商家坦言:在“後高考”時期,掌握高考經濟規律和游戲規則的商家往往能夠從中獲得300%的高額利潤。面對“後高考經濟”中唾手可得的紅利,不少餐館、商場、電影院紛紛豎起考生優惠的廣告牌,爭相推出“考生游”、“買就送”、“謝師宴”等特色消費菜單。於是,“天價謝師宴”的新聞屢現報端,駕校裏、電影院內、旅行團中擠滿了蜂擁而至的考生,甚至美容院、高爾夫球場等高檔消費場所也出現了考生們的身影。對於考後的獎勵,家長們不惜砸錢重獎,而孩子們更是樂此不疲。有報道説,一些家長出手十分大方,除了國內外旅游以資鼓勵,更有家長計劃給孩子買車、買房,甚至由此帶動了房地産與汽車的熱銷。 誠然,高考結束讓家長與考生如釋重負。在漫長的求學生涯中,考生可謂進入到暫時的“考後娛樂時間”。這個時候,讓孩子們放鬆心情,開闊一下眼界是有裨益的。然而,很多考生出游選擇國外,購物要買名牌,吃飯去五星級酒店……攀比、鋪張等不理性消費行為常常出現,這不僅讓家長損失錢財,更容易誘發孩子的不健康消費觀。為孩子買車買房如此
“重獎”更是早早挫傷了孩子們的奮鬥熱情,引導孩子走上由為“學”而學走向為“獎”而學的歧路。 “後高考經濟”熱,源於商家的各出奇招,源於考生的放鬆娛樂需求,更源於某些家長的“炫富”攀比之心。其實,高考對考生而言,僅僅是人生的開始,未來會有更多挑戰在等待他們。在“後高考”時期,家長們應當對孩子們的消費做理性的引導,幫助他們避開商家的誘惑,早早學會正確的消費觀和財富觀。而不以重獎賞孩子,以理性教孩子,這恐怕是“後高考經濟”熱中,家長們應當補的一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