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談通縮還言之尚早
2012-07-10   作者:韓哲  來源:北京商報
 
【字號
  昨日(7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6月經濟數據,CPI同比上漲2.2%、PPI同比降2.1%,分別創下29個月及32個月的新低。對此,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通脹已經成為過去式,從PPI數據看,中國的通縮已經比較嚴重了。
  事實上,這不僅僅是一個人的觀點,很多機構的分析師都提出了類似的擔心。從通脹到通縮,好像也就是一轉臉的工夫。不出意外的話,今年二季度的GDP增速將很有可能跌破8%,這也將是我國GDP連續6個季度放緩。經濟下行的壓力很大,同時歐美國家的經濟更不景氣,外部市場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支撐有限。這加大了通縮論者的擔心。
  判斷通縮是否來臨,可以從物價、貨幣和經濟增長三個方面來判斷,即物價全面下降,貨幣供給不足,經濟增長出現衰退。比較中國目前的狀況,説通縮已經很嚴重了未免有點言之過早。
  首先,CPI只是降到了2%-3%這個溫和區間,並不是什麼全面下降,何況房價在幾個月來已經是築底回暖。我們高通脹了這麼長時間,反而有點不習慣溫和的通脹,就以為是通縮了呢;其次,貨幣供應並未剎車,政策的口徑依然是“穩健的”,雖然不能和國際金融危機那兩年比,但也還是一個高貨幣供應速度;最後,經濟雖然放緩,但這是我們主動調控的結果,而且7%-8%的GDP增速依然是一個別的經濟體所可望而不可及的高速度。而我們的政策已經開始“穩增長”,已經開始微調預調,對於經濟的下行正在發揮對衝作用。在上周四,在央行降息的同一天,歐洲央行也將利率降到新低,美國和日本的貨幣政策依然寬鬆,在這樣一個全球寬鬆的貨幣環境裏,中國陷入通縮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宏觀調控要避免大起大落,感覺通脹來了猛踩剎車,感覺通縮來了猛踩油門,這樣的結果註定是車子搖擺得很厲害,市場上的投資者和消費者無所適從。事實上,放大通脹與通縮危機的往往是政府政策的大幅搖擺,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在經濟周期理論中就持有這樣的觀點。宏觀調控政策就好像足球場上的裁判,一場球下來,裁判成了焦點,這場球也就夠失敗的了。
  通縮總是和有效需求不足&&在一起的,後者是我們應該認真對待的問題。對此,我們的老辦法是加大政府投資,於是在2008年出現了巔峰之作“4萬億”,但2008年式的救市手法我們是否還要再複製一次呢?每一次的政府投資救市,都是在解決當前有效需求不足的同時又加大了長期的有效需求不足,而再強勢的政府,財力也不可能是無限擴大的,除非它不管不顧地打開印鈔機。對於中國這樣的一個轉型國家,解決有效需求不足問題,在政府投資之外,更有加快市場改革,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這一坦途。通過改革,建立服務型政府和民生財政,大幅降低市場環境的制度成本,激發民資的活力,激發被壓制的消費潛力,也許是更為有效的走出困境之路吧。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決定中國股市格局的三種力量 2012-07-17
解“通縮”之憂唯有經濟改革 2012-06-11
IMF筱原尚之:日本央行或採取更多措施抗通縮 2012-06-05
維持反周期政策 避免通縮螺旋 2012-05-30
日本官員:將利用一切工具戰勝通縮 2012-03-2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