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難造巴菲特
2012-07-09   作者:曹中銘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曹中銘

  近日,證監會主席郭樹清赴重慶調研,在與個人和機構投資者代表舉行的座談會上,他&&希望投資者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並鼓勵他們有朝一日爭取成為中國的巴菲特。他同時指出,中國資本市場要成為世界一流,已經具備了許多有利條件,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其實,哪位投資者不想成為巴菲特?除了“股神”的榮譽之外,更重要的還在於巴菲特投資業績驚人,成為巴菲特式的人物意味着源源不斷的利益。
  事實上,美國股市在200多年的歷史中也只産生了一位巴菲特,而A股市場只有20餘年的歷史,無論在底蘊、沉澱、制度建設等方面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目前A股市場的制度建設、投資文化、投資習慣等形成的生態來看,還很難打造出巴菲特式的投資大師。
  首先,A股是一個主要為融資服務的場所,當融資變成第一要務時,便預示着在與投資者的博弈中,市場更多的是攝取而不是回報。A股誕生21年來融資4.3萬億,而投資者獲得的分紅只有0.54萬億就是最有力的證明。同時,A股又是一個“投機市”,長期投資、價值投資這些風靡於成熟市場的投資理念,在A股似乎正遭遇天然的屏障。堅守這些理念,在A股並不能獲取滿意的收益,甚至還會遭遇套牢或巨虧。在上市公司回報不給力的情況下,投資者只有通過博差價來賺取收益,再加上投資文化、投資習慣以及浮躁心態的影響,投機盛行亦成為A股的一大“潛規則”。
  美國市場能夠産生巴菲特式的人物,與其長期大牛市是分不開的。1986年2月,道琼斯指數還不到1600點,如今已達12000多點。最近10年來,美國股市雖然因金融危機出現了較大的起伏,但其自我恢復能力極強,並且保持着上漲的勢頭。而A股股指則常常上演“過山車”的走勢,與之相對應的是個股股價走勢的“過山車”。無法從股價上漲中獲取收益,誰還願意長期投資?短線投機,又如何能夠成就中國的巴菲特?
  另外,美國市場並不缺乏可口可樂這樣的成長性極佳的公司,而貴州茅&這樣的公司在A股市場則非常罕見,儘管每年新上市的公司多如牛毛,但整體質量不高,成長性能夠持續的公司不多,這樣的事實也決定了投資者只能“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如此背景,當然也不可能打造出中國式的巴菲特。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