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輿情與金融監管
2012-07-06   作者:張世曉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字號
  金融輿情能夠通過一定的作用機理對實際的金融市場、金融機構甚至宏觀金融運行産生現實的影響。基於維護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和宏觀金融運行秩序的目標,需要金融監管機構採取基於金融輿情的金融監管措施。
  金融運行的基礎為信用與預期,這種特徵使其更容易受社會信用與預期輿情的影響。小到個別金融機構的風險事件、聲譽風險,大到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系統性金融風險,以及投資消費預期、通貨膨脹預期、系統金融機構運行、國家貨幣政策制定與實施、金融監管政策效果無不受到輿情傳播的影響。從諸多案例中可以發現,如果不能及時關注和應對小的信用危機,則有可能釀成金融危機事件;甚至可以通過監測輿情把握預期管理的節奏。
金融輿情與金融運行
  金融業相關輿情的産生、發展演化會對金融業乃至宏觀經濟運行産生重要影響,這是金融輿情應當受到關注的原因。根據金融輿情所對應的客體對象類型不同,金融輿情可以分為金融事件輿情與金融形勢趨勢輿情。金融事件輿情針對金融業運行中所發生的特定具體事件、突發事件,往往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時效性或突發性。輿情敏感度較強,任何有關事件的動態變化都能引發輿情較大幅度的波動,如升息、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等貨幣政策調整引發輿情波動以及相應的金融市場波動等。
  金融形勢與趨勢輿情不因特定的金融事件引發,只是輿情主體基於各自的知識結構和各種基礎信息對未來金融運行形勢與趨勢做出自己的判斷預測,並基於這種預測産生的各種觀點輿情。當這種形勢與趨勢預測在輿情演化中趨於一致時,便會出現某種“趨勢性金融輿情”,影響大眾的消費與投資預期,並進而對金融運行的宏觀趨勢和金  特定金融市場或金融機構,又可以根據輿情發生對金融市場、金融機構産生的影響為正面或負面而分為正面事件輿情與負面事件輿情兩類。正面輿情能夠提高相關金融市場、金融機構的社會聲譽,進一步增強其影響力、競爭力,對金融運行也能夠起到穩定作用。負面輿情損害金融市場與機構的社會聲譽,破壞金融業賴以生存發展的信用基礎,從而誘發金融風險的發生。
金融監管機構的金融輿情監測調查
  獲得金融輿情的模式可以有被動的金融輿情監測模式與主動的金融輿情調查模式兩種。我們這裡的金融輿情監測調查與管理的主體指金融監管機構,即包括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在內的“一行三會”。可以由金融監管機構各自根據業務範圍和特點建立自己的監測調查系統,也可以由央行與各監管機構共建共享平台機制。
  傳統金融輿情監測調查方式包括傳統媒體信息渠道和輿情調查,前者如公共媒體的期刊、報紙、書籍,廣播、電視;後者如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公眾意見、手機信息傳播情況等。
    新型的監測調查方式主要是公共互聯網渠道,通過專業的監測調查軟體系統開展金融輿情的監測調查工作。包括互聯網輿論平台和互聯網調查,前者通過微博、博客、BBS等信息內容進行的輿情監測;後者通過專業網站和軟體系統進行輿情調查。
對金融輿情監測調查結果的運用
  在貨幣政策及預期管理政策制定、調整與信息交流反饋方面,要使金融輿情監測調查成為中央銀行了解和把握民眾輿論形勢、預期狀況,獲得政策意見反饋,實施預期管理的一條重要信息交流渠道。在進行貨幣政策調整時,通過金融輿情信息預測政策實施效果和社會承受程度;在貨幣政策實施後,通過輿情信息了解政策效果,從另外一方面印證金融統計數據信息。
    在金融法律、法規信息交流反饋方面,要使金融監管機構在制定、實施、調整相關金融法律、法規前,通過輿情信息了解民眾需求、預期;在之後把握其效果,以利於以後的工作。
  突發金融事件往往是通過輿論傳播而最終演化成為風險事件,甚至會通過輿論傳播影響金融機構信用和金融價值鏈的正常運行,從而誘發更大範圍的風險發生。因此,建立健全的應對與引導機制,及早和及時發現危機發生、蔓延的苗頭,並採取有針對性的應急管理措施是控制、化解突發金融風險事件的關鍵點。在這方面需要建立多部門協調機制,以及相應的輿情引導機制,並建立對相關金融機構的輿情應對指導機制。
  另外,即便是對於金融市場、機構的正面事件輿情,金融監管機構也要關注和引導適度傳播,以免被過度利用而引發一哄而上的泡沫性金融投資。(作者係湖北金融發展與金融安全研究中心)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輿情很複雜 “救火”要及時 2011-11-21
第二屆食品安全高層論壇暨食品安全網絡輿情監測榜發布 2011-06-29
央(國)企輿情危機飆升背後的刻板慣性 2011-02-24
首個金融機構輿情應對能力榜出爐 2010-09-10
喻國明:中國2009年上半年中國輿情報告 2009-11-0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