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7月1日舉行的經濟研討論壇上,國內著名證券研究專家吳曉求與華遠地産董事長任志強提出“對賭”約定,打賭當前投資股票的收益在5年後一定會大於買房的收益。此事一經報道,媒體、專家以及普通投資者紛紛參與討論,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眾多網友紛紛提問:應該如何看待這次股票與房産的
“賭約”?又是什麼在主導“賭約”的輸贏?
“賭約”背後是公眾渴望
吳曉求在論壇上&&,“當前股市確實已經擁有投資價值,一些股票市盈率已經下跌4至5倍,有的甚至跌破凈資産,如果有錢的話可以入市投資。”對此,華遠地産董事長任志強並不認同,他對吳曉求説:“如果要給兒子賺錢,可以買股票,但如果要把財富留給孫子,那麼最好還是買房産。”吳曉求&&:“我願和任總進行對賭,不説遠的,五年內買股票收益一定會大於買房收益。”
以上就是最近大家廣泛關注的股票與房産未來收益的“賭約”之爭。網友稱,僅從吳曉求與任志強的對話來看,這次“賭約”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股票未來收益與房産未來收益比較的衡量標準並不確定。對於一個普通投資者來説,購買股票的收益來源於股票升值和股息分紅,而購買房産的收益來源於房産升值和租金收入。這次“賭約”並沒有明確指出兩者間的衡量標準。
其次,吳曉求説的是五年內股票收益一定大於買房地産收益,而任志強不那麼認為,在微博上&&“他想賭,我不應。”
網友據此評論,這次對話根本談不上是“對賭”,僅是業內人士對股票和房産未來走勢的不同看法。之所以引起社會公眾如此關注,是因為其實質反映了社會公眾對當前和未來經濟以及投資環境的擔憂。最近網絡上一場關於“做套牢的股民還是做蝸居的房奴”的討論炸開了鍋,這從側面反映了廣大公眾對良好投資環境的渴望。
主客觀因素主導未來收益
房子和股票,未來收益是怎樣的,可能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作為兩大投資渠道,當前股市一片低迷,而房地産又面臨着嚴厲的調控,這對“難兄難弟”的未來會是怎樣的?網友紛紛提問:是什麼因素在主導着它們未來收益的走向?
股市的行情主要受國內國際宏觀經濟環境、實體經濟市場表現、投資者信心狀況等因素的影響。吳曉求所説的“缺乏好的環境與溫度”可能指的就是缺乏良好的國內國際宏觀經濟環境和投資者信心的缺失。目前國內經濟增長速度走低,歐債危機還沒有走出泥潭,中小企業發展“步步驚心”等問題依然困擾着股市行情。國內國際經濟進入調整期,目前還不確定在什麼時間國內國際經濟步入正軌,就目前而言很難準確地對未來股市收益做明確的結論。
有網友指出,如果説股市低迷是目前經濟環境惡化等客觀原因造成的,那房地産市場的政策因素更大一些。房地産市場在國家持續嚴厲的調控政策下,正逐步向調控目標靠攏,這主要表現在抑制了不合理的投機需求,引導合理的需求和投資。雖然這種嚴厲的非市場化操作短期內不會有所調整,但是長期來看,非市場化操作不利於經濟穩定發展。所以股市和房産的未來收益取決於客觀的經濟環境和主觀的調控政策。
誰輸誰贏看法不一
對於股票和房産到底哪個未來收益更大?這個話題一經提出,在社會上就引起了廣泛討論。有專家支持股票未來收益大於房産,有人説買房産更安全收益更穩定。各種説法都有理有據,角度不同,結論不同。
很多網友轉發了銀河期貨宏觀經濟研究員趙先衛的話:“五年之內股市收益率要超過房地産。因為股市是有周期的,而且周期比較明顯。現在中國經濟實際上處於短期快接近於底部的周期,可能市場信心暫時不太足,但後期整個股票市場上揚的空間還是有的。”同時,他認為人口老齡化和低人口出生率會拖累房産收益。
然而對於普通的投資者來説,卻有不同的意見。許多網友稱,在經歷過股市過山車似的行情之後,他們對股票愛恨交加,信任度偏低。從經驗和主觀認識出發,普通投資者更偏好於房産。網友認為:“股市行情好,並不代表所有的股票都好,還存在一個選擇股票的問題。除此之外,股市行情千變萬化,存在各種風險,股市可以讓你一夜暴富,也能讓你一夜一貧如洗。反觀房産,房價比較穩定,在目前調控政策下,雖然房價回歸,但是租金收入卻是增長的。”
對於股票和房産未來收益孰高孰低,又是誰獲益最多,雖然目前還沒有結論,但是我們不妨設想一下,這場股票與房産的比賽應該由誰來充當裁判?機構投資者,專家學者,還是普通的老百姓?恐怕要用腳來投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