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存在資産負債表衰退
2012-07-05   作者:李克(中國農業銀行金融市場部)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瀏覽近期財經輿論,發現有一些觀點認為中國正在經歷一場資産負債表衰退。言下包含兩層意思:第一,當前的衰退要經歷很長時間;第二,刺激政策無用。這個判斷倒也與當下的資産價格走勢頗為呼應。
    “資産負債表衰退”這一概念最早由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在其2009年的著作《大衰退》中提出。辜朝明研究日本1990年代開始的20年蕭條之後發現,日本經濟之所以長久地陷於泥潭無法自拔,就是因為日本經歷的是一場資産負債表衰退。簡言之,即日本的居民、企業與政府的資産負債表受到損害,在修復之前,經濟都無法真正復蘇。這一概念類似平常我們所説的“負翁”。舉例而言,某企業20億的權益,舉債80億,獲得100億的資産;如隨後發生危機,資産價格大幅下跌,比如跌至60億,則此時企業已經資不抵債,賬面上已經破産。
    由於當時日本政府拒絕讓賬面破産的企業及銀行真正破産,所以在1990年代之後日本出現大量的“僵屍企業”。這些企業生存下去的目的已經不在於擴大投資生産,而是努力還債,使權益科目轉正,企業恢復正常正向價值。所以這一理論就能解釋為何日本政府與央行費九牛二虎之力,量化寬鬆10年之久,但日本經濟與通脹仍毫無起色。儘管利率已減至0的最低水平,但企業與個人毫無負債動力,去杠桿而非加杠桿成為不二選擇。
    吊詭的是,個人理性的選擇卻可能成為整個社會的非理性決策。居民與企業去杠桿的努力(努力還債與加緊處置之前負債購入的資産),加劇了資産價格下跌的速率。當居民企業辛苦半天償還一筆資金後,突然發現資産價格又下跌了,自己的資産負債表毫無修正。
    這一螺旋式的緊縮下跌局面被193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費雪概括為“債務-通貨緊縮理論”。費雪研究1930年代大蕭條後發現,居民與企業過度負債是大蕭條的主要原因。危機發生後,企業為了清償不當債務,被迫降低處理自己的産品與資産,這一行為導致物價水平下跌,出現通貨緊縮,而通貨緊縮的出現又再次加劇了企業的真實債務水平,從而出現企業越償還債務、債務越多的負向循環。除非居民與企業的不當負債清償完畢,整個社會的物價重新出現通脹情形,否則資産負債表式衰退不會結束。
    根據以上理論實例,資産負債表衰退的特點可以概括為:第一,整個社會的杠桿率快速上升,不當負債增多;第二,由此帶來的過高的資産價格無法支撐;第三,去杠桿的行為與下跌的資産價格形成螺旋緊縮效應。對比當下中國的情況,2009年以來,居民、企業與政府的負債水平快速上升,符合第一個特點;但第二個與第三個特點卻並未出現。一方面,城鎮化行進中的中國,對於房地産的真實需求仍然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支撐資産價格;另一方面,目前居民收入仍在增長,並且儘管目前經濟狀況不佳,但失業潮卻並未出現,也使得居民及企業仍有能力償還先前負債。明斯基的危機三段論,在投機階段,只要債務人的現金流能夠覆蓋利息,是可以維持的。
    實際上,在政策稍一放鬆的刺激之下,土地與房地産價格已經止跌回升。鋻於目前中國的負債大部以土地或房産作為抵押,儘管有現金流的錯配,但只要抵押物價值不發生變化,只要銀行存款不出現大規模的外逃(從歐美目前的經濟形勢來看,資金外逃的概率顯然是很低的),則被動大幅收縮杠桿的情形不會出現。在中國目前的貨幣財政體制之下,土地與房地産價格不出現大幅下降,則債務——資産價格螺旋下跌的局面不會形成,資産負債表衰退不會發生。現在的困境,更多的是一種利潤表式的衰退,當過高的庫存逐步消化之後,經濟重新向上(儘管目前看,力度不會太強)的概率是很大的。
    資産負債表衰退與“明斯基時刻”以及奧地利學派提出的“創造性毀滅”描述的是同一種情形。然而不同的派別提出的應對方案卻大不相同。辜朝明先生在《大衰退》中對日本政府大加讚揚,認為正是日本政府的積極財政政策,彌補了企業與個人去杠桿的副作用,避免了一場更大的危機。然而,我們似乎也可以説,正是日本政府遲遲不願讓這些“僵屍企業”、銀行破産,才導致了日後長達20餘年的去杠桿困局。2001年小泉政府痛定思痛,下決心處置銀行不良債權,從而恢復日本銀行的正常放貸能力,使日本經濟出現了久違亮點。這説明,應對大蕭條,創造性毀滅似乎是更佳的選擇,儘管這可能會帶來短期的劇痛。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中國式“資産負債表萎縮”的潛在風險 2012-06-26
銀行業資産負債雙降 存款流失加劇 2012-05-30
惠譽:警惕五大行資産負債及理財産品風險 2012-05-24
西班牙銀行業資産負債表將接受審計 2012-05-22
從資産負債表看人民幣升值趨勢 2012-04-0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