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商標案暴露知識産權制度之弊
2012-07-04   作者:梅新育(商務部研究員)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經過漫長的訴訟較量,蘋果與深圳唯冠圍繞iPad商標的爭端終於塵埃落定。
  一些輿論指責深圳唯冠。不錯,雖然深圳唯冠並未推出iPad産品,iPad這塊牌子的市場價值是蘋果一手創造的,但在現行知識産權制度下,深圳唯冠向蘋果索償完全合法。&&到很多中國企業此前在層出不窮的海外搶注中國商標事件中受害甚深,因此深圳唯冠從蘋果手中拿到6000萬美元肯定會讓許多人覺得解氣。然而,深圳唯冠不勞而獲,無論如何還是暴露了現行知識産權制度的不合理之處。
  我們需要時刻銘記:知識産權制度的目的不是保護知識産權本身,而是激勵創新,維護社會公平,進而推動社會經濟全面進步。然而,實踐結果證明,嚴厲的知識産權保護通常激勵的卻是企業的道德風險。為遏制競爭對手,企業有着強烈的動機利用嚴厲的知識産權保護制度為競爭對手設置障礙。特別是發達國家常常以“侵犯知識産權”為名對發展中國家設置貿易壁壘的行為,更是被斥為“抽去發展中國家發展的梯子”。
  偏頗的西式知識産權制度已經在西方國家催生了一批“專利海盜”(PatentTroll或PatentPirate),或曰“專利流氓”。這些機構自身並不是專利技術的發明者,而是專門從其他機構和個人手中購買專利所有權或使用權,然後打着“保護知識産權”的旗號發動訛詐性專利訴訟,牟取利潤。這樣的制度,果真有利於激勵技術創新?
  當然,蘋果與深圳唯冠的iPad商標之爭暴露出了知識産權制度的不合理之處,並不等於我們就該單方面主動先行改造現行知識産權制度,在國際競爭中,那樣做相當於“傻帽”行為,中國只有與主要經濟體一起調整更改相關法規,才不會因此蒙受損失。鋻於現行知識産權制度是西方人建立且迄今仍然由西方主導,其不合理之處只要仍然對他們有利,我們就不能指望他們支持更改,只有讓他們切身感受到別人也會利用這些不合理之處為自己牟利,而且常常玩得比他們出神入化,令他們蒙受損失,他們才會有動機修改。從這個意義上,我願為唯冠喝彩。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iPad商標案:6000萬美元皆大歡喜? 2012-07-03
iPad商標案和解 蘋果付唯冠6千萬美元掃清後續障礙 2012-07-03
蘋果與唯冠就iPad商標爭議達成和解 2012-07-02
唯冠蘋果IPAD商標案和解 蘋果支付6千萬美元 2012-07-02
唯冠在美訴iPad商標侵權被駁 2012-05-0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