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雨傘背後的話題
2012-06-29   作者:楊群  來源:解放日報
 
【字號
  梅雨季節叫人糾結。這幾天常聽到周圍的人抱怨,昨天提着雨傘到處走卻沒用上一次,今天沒帶傘又淋成了落湯雞。不過,小商販們倒把這一季看成了黃金季節。
  這幾天,&&地鐵站,總能看到小攤販們的叫賣聲此起彼伏:“雨傘10元一把!”不同的地鐵站、不同的雨傘規格,價格相差無幾,走的都是薄利多銷的路線,生意也算興旺,走出地鐵突遇大雨、身邊沒有備傘又急着趕路的行人,大多願意掏錢現買一把,反正只有十元錢,也不在乎質量、美觀,權當一次性用品使用。
  這一司空見慣的現象,仔細想來卻令人生憂。十元一把的雨傘,價雖廉,物卻不美,整個産業何時才能升級?零售價格只有十元,算上批發、銷售等幾道環節的差價,這樣的廉價雨傘生産製造究竟可以投入多少成本,可想而知。而與此同時,原材料、人力、能耗等成本價格持續高企,要維持利潤,生産企業無疑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偷工減料,要麼降低利潤率,或者兩種情況同時存在。長此以往,這個行業會長期徘徊在高資源消耗、低附加值的境地,沒有充足的資金、也沒有積極意願進行技術改造和産品更新換代。
  雨傘只是一個例子,事實上,類似的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的製造行業還有很多,一定程度上導致中國製造始終摘不掉“廉價+劣質”的帽子。消費者也常有怨言:地鐵站買的雨傘用了兩次就散架,圓珠筆摔一下再也寫不出字,打火機用不了幾次就壞。
  其實,換個角度想想,這是一個相互影響的惡性循環,消費者也有責任。生産企業素來是投市場所好的,既然這種價質雙低的産品在市場上賣得好、能賺錢,企業自然沒有動力優化産品、升級産業。儘管隨着成本上漲,企業也會抱怨利潤太低,想要推出定價高一些的新品,而消費者早已習慣了十元一把的價格。久而久之,市場中就充斥着低價劣質的商品。
  或許有人會説,一個願賣,一個願買,十元一把的雨傘就當一次性産品用,對其質量無需過多要求。但可曾想過,生産這樣的産品,也要大量地消耗資源、能源,也會産生污染、損耗,生産出來後用一次兩次就損壞、丟掉,對環境、資源造成多大的浪費?如果大多數製造企業習慣於粗製濫造和低價競爭,又靠什麼改變自身在國際分工産業鏈中的低端地位?
  有一句保護野生動物的宣傳語已經耳熟能詳:“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道出了消費市場對産業鏈的反作用。在製造業的升級上,也是類似的道理,低品位的消費行為,也縱容了生産商流連於低價制勝的低級發展階段。以傘為例,如果更多的人可以養成雨季帶傘的習慣,能夠對一次性消費劣質低價産品説不,能夠意識到這不是一個差不差十元錢的問題,而是關係到國家的産業升級和環境資源保護的命題,也許就會帶來一些變化。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荷蘭:不規則形狀的雨傘“笑傲”狂風 2007-03-3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