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剷除特權的社保改革必令人失望
2012-06-29   作者:畢舸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國務院《關於批轉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的通知》明確,要研究制定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辦法。同時,要落實醫療保險關係轉移接續辦法,實現醫療保險繳費年限在各地互認,累計合併計算。
  醫保不能異地互認問題很多,解決異地互認問題,顯然是對原有缺陷的重大修正。至於制定公務員養老保險辦法,更是當務之急。在社保交納上,公務員可謂權利享受多,義務盡得少,目前國家政策並沒有將公務員納入社保體系。儘管某些地方開始了資助試點,以廣州為例,目前廣州市的公務員並沒有納入社保體系,每月無需繳納社保,退休後按照級別等條件享受退休金待遇;但廣東省省屬公務員已經開始每月都繳納養老保險,並建立對應的獨立賬戶。可這僅僅是極少數地方的局部試點,對於公務員的特殊待遇,造成社保歷史欠賬缺口巨大,而且只要公務員一天不用交社保,這個缺口就會越來越大。
  然而,由於有關部門至今回避了國內公務員的社保“使用”狀況,因此我們無從知曉目前究竟有多少公務員在享用這塊公費的醫療蛋糕?但從之前曝光的廣州市公務員公費醫療一年花費14億元遠超廣州210萬名農民醫保總額一事中,可以判斷公務員人均公費醫療消耗遠高於農民。
  按照2012年的數據,我國公務員共有689萬人,還有88.4萬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群團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加起來高達770萬人。如此龐大的群體,消耗的“免費醫療”可想而知。經濟學上有個名詞叫“食利者”,雙軌制儼然在製造一大批“食利者”。
  雖然現在隱約有公務員養老保險改革風聲,可是看看報道就發現,這一政策預計最早也要在“十二五”末期才能&&,同時還要忍受5年左右的過渡期。在改革過程中,賦予了公務員社保“就高不就低”、享有充分的自由選擇權。可想而知的是,任何有點頭腦的公務員,必然會選擇原有公務員體系退休,這樣保留特權的“改革”還談何意義?
  政府須明白的事實是,對於其他社會群體來説,比如農民工、國企、私營企業和外資職工、個體戶等,不僅要為自己的未來買單,足額繳納社保醫保,更要為公務員和部分事業單位職工的未來買單,等於交一分錢給兩個人用,而且不交錢的那個人,還要享受大部分社保醫保資源。公務員和部分事業單位職工不僅在職期間可以獲得更多的醫保報銷數額,還能退休後獲得比其他社會群體更高的退休金標準,這無疑是多重不公的疊加。
  民眾的最低訴求就是,社保改革不能再衍生新的雙軌制,不能通過延遲退休年齡,讓絕大多數勞動者多幹活,少享受退休待遇。不能對公務員繼續網開一面,搞漫長的過渡期,讓公務員繼續享受高社保福利,這樣的雙軌制改革只會持續加劇不同群體之間的不公平,讓人失望。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社保“全國聯網”迫在眉睫 2012-06-29
上海補繳社保不予過戶 2012-06-22
上海收緊樓市限購 補繳社保不予過戶 2012-06-22
滬再紮緊限購“籬笆” 停止非滬籍補繳社保購房 2012-06-21
用國有資産填補社保空賬 2012-06-2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