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産調控又面臨考驗關鍵時刻
2012-06-27   作者:尹伯成(復旦大學房地産研究中心主任)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在當前中國經濟增長超預期放緩的背景下,促進“穩增長”的宏觀政策松動節奏也明顯加快,房地産調控政策是否應當隨之松動,尤其是近來市場中出現的一些新變化,更是引發了市場的廣泛且熱切的關注。在筆者看來,旨在促進“穩增長”的宏觀政策調整,並不意味着房地産調控政策也要隨之松懈,相反房地産調控仍需堅持,因為這事關中國經濟轉型與發展之大事。
  之所以説堅持房地産調控政策不動搖如此重要,主要是基於以下幾方面的慎重考慮。
  第一,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這些年來中國的房價上漲過快,導致許多有住房困難的中低收入家庭被關在了門外。為此,國家大力發展各種形式的保障性住房。但問題是即使按計劃在近幾年內完成4500萬套保障性住房開發,也只能覆蓋20%的城鎮居民,另外80%的城鎮居民還得靠商品房來解決。如果不通過實施“限購、限貸”等嚴厲房地産調控政策,估計房價仍將非理性上漲。因此,堅持當前房地産調控政策,促使房價回歸其合理水平,才能改善民生在住房方面的迫切要求。
  第二,調整經濟結構和擴大內需的現實需要。事實上,房價上漲過快,已經嚴重抑制了城鎮居民的消費需求。高房價不僅耗盡了上一代人儲蓄,而且還嚴重透支了下一代人儲蓄,尤其是抑制了按揭貸款購房的許多居民家庭的消費能力。因此,堅持房地産調控,通過抑制房價過快上漲,將有利於釋放或提高城鎮居民的消費需求,擴大包括消費需求在內的國內需求,從而也將有助於推進經濟結構調整。
  第三,推進中國城市化的發展需要。眾所周知,城市化和工業化是經濟現代化的兩大動力。目前中國的城市化率已達51%,目標是在20年左右時間裏達到70%左右。也就是説,今後20年內還有數億人要從農村人口變為城市人口,這為城市住房提出了巨大需求。但是,鋻於高房價不僅令城裏人買不起住房,更不要説滿足農村人進城的居住需求了。所以,高房價事實上阻礙了中國城市化發展,這也是為何目前要堅持房地産調控的重要理由之一。
  第四,管理好通脹預期的調控需要。這些年來中國的通脹率“居高不下”,其中房價上漲過快的負面影響尤為明顯。因為,儘管房價目前仍未納入CPI的統計中,但房價的持續上升,通過租金、工資及提升通脹預期等渠道推高了通脹率。因此,應當抑制房價的非理性上漲,這對中國管理好通脹預期至關重要。
  第五,發展實體經濟的客觀需要。前些年,房價的過快上漲,使得投資者、開發商和地方政府等大獲其利,也吸引了各行各業的社會資金蜂擁而入房地産業,這勢必會導致資金不斷撤離實體經濟。因此,促使房價合理回歸,將促進資金從原來暴利的房地産業不斷流出,逐步回歸實體經濟,對促進實體經濟的良性發展至關重要。
  第六,吸取以往因為房地産調控反復松動而引起的經驗教訓。歷史是最好的一面鏡子。2007年9月底,中國曾實施過房地産調控的二套房貸新政,即規定購買第二套房時按揭貸款首付比例提高到四成,且貸款利率要上浮10%。投資性購房風潮因此而迅速消退,房價也開始穩定逐步下調。然而,2008年國際金融發生後,中國立即推出了四萬億經濟刺激政策,同時也調整或取消了此前包括二套房貸等房地産調控政策,促使房地産市場中投資和投機風潮再度崛起,房價也出現大幅飆升。2009-2010年,房價在一年多時間內上漲了50%左右,不少城市的房價甚至漲了100%。儘管2010年初恢復過差別化信貸等房地産調控措施,但房價依然過快上漲,最終迫使國家從2011年初起陸續&&包括在部分城市實行限購等強硬行政措施,結果是有效抑制了當前房價的過快上漲勢頭。因此,不能坐視房地産調控政策的反反復復及由此引發房地産走勢的起起伏伏,更重要的是,要避免房地産調控政策松動可能帶給整個經濟的巨大負面衝擊,這些都要求當前我們堅持房地産調控政策。
  綜上所述,雖然促進“穩增長”的宏觀政策有所松動,但房地産調控政策卻不能因此而放鬆,否則中國將重陷以往的房地産調控屢屢“空調”的陷阱,對中國經濟發展也將産生較大的衝擊與影響。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住建部專家:房地産投機性需求基本被擠出 2012-06-25
四部門10天4次密集辟謠 駁房地産政策可能松動 2012-06-22
房地産市場:該反對的與該支持的 2012-06-15
資金面趨於好轉令房地産調控打折扣 2012-06-14
8億資金涌入房地産電子券商3行業 2012-06-1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