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借鑒供港食品的監管環境
2012-06-26   作者:張楓逸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近日,香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岳&&,在供港食物方面,國家質檢總局、廣東省都做了很多工作,現在供港食品的安全率達到了99.999%,這在全世界都是很難得的。如果這方面能應用到國家的內銷方面,也可以對內地的食品安全問題有所幫助。
  在內地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背景下,內地供港食品安全率依然高達99.999%,這不能不令人羨慕。而香港衞生局長關於“應用到內銷方面”的建議,何嘗不是公眾的期待所在。不過,在內地複製供港食品模式,並非那麼簡單的事情。
  畢竟,作為一個較小的區域市場,供港食品的監管體系可以更為簡單高效,比如一頭豬從出生到出口,由&&境檢驗檢疫部門全程監管。一旦放到點多面廣的內地市場,這種監督模式就力不從心了。同時,仿傚供港食品制定“只能銷售來自備案基地的蔬菜”等規定,不僅在法律上缺乏依據,也不符合國內農作物生産個體化而分散的實際情況。事實上,與個性化的運作模式相比,供港食品所處的監管環境才是我們更應複製的。
  首先是嚴格的監管標準。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採用的農殘標準,是參考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厘定的最高殘余限量。當前其農藥殘留限量標準有3300多項,並且不時修訂和公布有關限量。反觀中國內地,農藥殘留限量標準僅807項。監管標準形同“牛欄關貓”,自然擋不住無良商家的利益衝動。
  其次是高昂的違規成本。以供港蔬菜為例,檢驗不合格將面臨“召回令”及處罰,停止供應進入15天的休整期整改。即使整改合格後,該蔬菜基地仍要被重點監測,連續進行3次精檢,全部合格後方可繼續供貨,否則便可能面臨取消供貨資格、吊銷牌照的危險。在嚴厲的監管高壓線前,違規的後果就是被除名,代價太大,生産者自然不敢鋌而走險,幹搬石頭砸自己腳的傻事。
  此外是規範的源頭控制。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蒲長城曾經説過,“安全的食品是生産出來的,不是監管出來的”,這體現的就是源頭控制理念。供港蔬菜備案基地,不僅申請環節苛刻,需要仔細考察其土壤、水質、肥料等方面能否達到質量標準,提供詳細的種植計劃和用藥計劃,同時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還會定期到訪,檢查其生産流程是否符合供港食物的檢驗衞生要求。從源頭進行控制,對流通環節和加工環節都監管起來,倒逼生産者形成了自律意識,最終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同樣來自內地生産,供港食品的獨善其身,折射出了內地監管環境的問題。也許,我們無法全盤照搬供港食品的運作模式,但借鑒建立一套完善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並配之以嚴格的究責制度,對於遏制高發的食品安全問題也是大有裨益的。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香港商業環境可資借鑒 2012-06-25
羅傑斯投資之道值得借鑒 2012-06-12
中國應借鑒歐洲“創新券” 2012-04-26
港式監管值得A股借鑒 2012-04-24
朱寧:基金業激勵約束機制,不妨借鑒巴菲特式獎金 2012-03-2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