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業環境可資借鑒
2012-06-25   作者:余豐慧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余豐慧

  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商業環境對本國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異常重要,尤其是在經濟處於下行困難時期。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扭轉經濟困難局面,除了宏觀經濟政策比如財稅政策、貨幣政策要寬鬆以外,更加重要的是要給市場經濟的所有細胞創造一個寬鬆的商業環境。這個寬鬆商業環境的創造,政府是主角,政府與經濟細胞的關係是決定經濟發展狀況的關鍵。
  中國香港被視為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被譽為世界上最開放的市場。能夠取得今天的發展成就,與其長期奉行的政府“積極不干預”政策關係很大,這一點,從《中國青年報》的報道中可窺見一斑:無論是千萬富翁還是赤手空拳的創業者,只要在公司註冊處繳納不到2000港元並出示身份證,最快6天后生意就可以開張;賺來的錢,大部分可以放進自己口袋裏,除了16.5%的利得稅外,再沒有任何眼花繚亂的稅種;營商環境很單純,企業與政府官員交往過密,反倒可能引來麻煩;公司的財務報表往往都很乾淨,沒有任何“其他開支”。要説“政府干預”的話,就是在香港經濟遇到困難的時期,政府部門會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比如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香港特區政府專門針對中小企業推出了1000億港元的政府擔保計劃,使許多中小企業順利度過危機。
  目前,中國內地正在全力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以實現“穩增長”,貨幣政策正在預調微調,財稅政策正在加力發力。筆者認為,比起這些,更加重要的可能是給企業創造一個成本低、效率高、廉潔透明的寬鬆商業環境。在這方面,香港的經驗對於“穩增長”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如果審批事項越來越多、審批部門越來越龐大、收費越來越多、稅收越來越高、企業公關招待費年年增加的話,作為社會經濟細胞的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就會越來越小。
  筆者認為,在“穩增長”的關鍵時期,更應該大力度凈化商業環境,大幅度降低創業門檻。一是大幅度降低稅費,實實在在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二是創業“零門檻”,對於投資興辦小微企業要零費用註冊,取消一切收費,三年內免除所有稅收,並給予一定額度的小額創業貼息貸款;三是大幅度精簡壓縮市場直接管理機構和人員,減小一切不必要的現有審批事項,所有行政審批事項限期完結並不準收取任何審批費用。當然,歸根結底還是取消審批事項,因為,即使審批不收費,但只要審批權在,就可能造成明裏不收暗裏收的尋租腐敗現象,同樣加重企業負擔。
  香港既是中國特區,又是中國學習吸收先進管理經驗和管理方式的窗口。借鑒香港經驗,構建良好的商業環境,既是“穩增長”的急需,又是中國內地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性工作,延續經濟活力、潛力的根本保證。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力拓案"被借題發揮 中國商業環境遭妖魔化 2009-07-20
民企過冬需要改善商業環境 2008-12-01
企業社會責任感與商業環境相關 2007-08-20
“商業環境確實改善很多” 2006-12-0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