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公布對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繼續保持低迷,顯示實體經濟的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經濟仍處於回落尋底過程中。為穩增長近期中央政策頻出,儘管從短期二季度來看,這些政策很難立竿見影,但是只要一以貫之,相信到了下半年經濟有望築底回升。 5月份發布的宏觀經濟數據延續了4月份數據的跌勢。前五個月固定資産投資同比累計增幅較前四個月繼續放緩,其中民間資本投資從1至4月份累計增長27.3%滑落到1至5月份的26.7%,5月份房地産投資同比增幅也較4月份下降了0.2個百分點。代表消費情況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更是大幅低於市場預期,同比增速從4月份的14.1%放慢至13.8%。除珠寶之外,大部分消費品銷售增速都有所放緩。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也僅有9.6%,雖較上月有微幅反彈,但是仍未回到兩位數區間。整體看來,各項實體經濟指標都保持了低位運行發展態勢,同時也明顯低於歷史平均區間範圍。 從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公布的5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分項數據來看,由於國內外需求一致回落,我國製造業供需情況在進一步失衡。5月份生産指數為52.9%,環比下降4.3%;新訂單指數為49.8%,環比下降4.7%;産成品庫存指數52.2%,環比上升2.7%。新訂單指數下降幅度大於生産指數且再次低於臨界值,顯示需求萎縮更為迅速,過度供給部分只能轉化為庫存。通常來説,PMI中的産成品庫存指數保持在45%至50%之間較為正常,超過50%實際反映了終端需求的惡化,而這將導致製造業生産經營活動重新收縮。 另外從PMI的行業情況來看,5月景氣擴張的行業由4月的16個降至10個,中游製造業基本呈現普遍下滑態勢。 5月眾多宏觀經濟數據延續了4月份的回落勢頭,再次説明當前我國經濟狀況較為弱勢,仍處於回落尋底過程中。 儘管在4月份宏觀經濟數據公布之後,為了穩增長中央採取了下調準備金率50個基點,加快基建投資項目審批速度,加快中央財政支持投資項目投資等多種手段,6月8日起還下調了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但是這些舉措至少在短期難以取得明顯效果。這裡面除了政策時滯的原因以外,受制於國內房地産調控、“4萬億”投資後遺症以及物價漲勢仍然處於高位等因素,政府可操作餘地減少也是一方面。 於是,近來中央還採取了諸如鼓勵吸引民間資本進入壟斷領域,發布《“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等産業政策手段用以促進經濟增長。這確實是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增長問題的方法,但是它們都屬於中長期政策,短期效果更多的只體現在提振市場信心方面。所以至少從二季度來看,穩增長政策還難以對經濟下滑趨勢起到扭轉作用。 不過如果放眼全年,隨着積極的財政政策繼續實施,政策效應逐步顯現;貨幣政策穩中偏松,新增信貸規模有所擴大,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速適當加快;産業政策進一步深入,引導社會資本逐步進入實體經濟,相信下半年經濟形勢有望好於上半年。 尤其是結構性減稅政策將對穩增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今年以來的經濟減速是短期和中長期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貨幣財政政策針對的主要是短期因素,中長期看我國主要面臨製造業競爭力下降的問題。進行結構性減稅有利於降低製造企業的生産成本,保持它們的企業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