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容樓市泡沫與穩增長背道而馳
2012-06-20   作者:證券時報評論員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在穩增長被突出強調的背景下,關于樓市調控該堅持還是該松綁的爭議再起。和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卷入爭議漩渦的,除了地方政府、商界名流和形形色色的專家之外,還增加了國家發改委和央行這兩個舉足輕重的角色。
  上周,在“央行下發加急文件推行七折房貸利率”和“國家發改委有可能為地産項目開口子以提振經濟”等新聞報道的刺激下,樓市向暖的預期升溫。面對公眾質疑,央行和國家發改委先後予以緊急“辟謠”,稱媒體有“市場炒作之嫌”。為此,涉事媒體還打起了辟謠與反辟謠的筆戰。如此戲劇性的一幕,折射的不僅是新聞倫理之爭,更體現了樓市中復雜的利益博弈。
  目前,中國經濟面臨下行的壓力。在短期內出口或將持續萎縮、內需難以有效擴大的形勢下,放松樓市調控,對于改善宏觀經濟數據的確可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這也是政府刺激國內生産總值(GDP)的嫺熟套路。但問題在于,以這種方式換來的GDP增速的提升,還能算是“穩增長”嗎?
  穩增長是一個與科學發展觀相對應的概念,它尤其強調增長的品質與增長的可持續性。穩增長是對“GDP崇拜”的揚棄。表現在數字上,穩增長不再以“保八”為目標,而是可以接受7.5%乃至更低一些的經濟增速;表現在內涵上,穩增長追求的是産業結構優化、技術與管理創新、資源環境受到保護以及國民幸福指數提升,相應地,淘汰落後過剩産能、擺脫土地財政、擠壓樓市泡沫以及防止經濟脫實向虛,也是穩增長內涵中的應有之義。
  因此,在房價依舊畸高、樓市泡沫尚未真正消除的當下,希望通過放松樓市調控來實現穩增長,本身就是一個悖論。即便此舉能夠促成經濟增長,那也是一種隱患叢生的增長,甚至是一種“偽增長”,絕非穩增長。
  回顧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經濟發展,GDP增速與規模誠然可觀。但是在扣除環境污染、資源透支、通貨膨脹、房價高企、分配不公等副作用後,這30多年的經濟增長給全體民眾帶來多少“正福利”呢?有經濟學家認為,在所有正負作用相互對衝之後,中國的經濟增長實際上是一個“零和遊戲”。這種觀點或許偏頗,但它的確為“GDP崇拜”經濟增長模式敲響了警鐘。需要從中吸取教訓的,恰恰包括中國的房地産行業。
  經濟終究是為民生服務的,房子歸根到底是用來居住的,因此,“居者有其所”是經濟發展的內在使命。換言之,房子的最高價值不在于其價格,而在于它能增進大多數人的福祉。這是一個樸素的常識,只需要具備基本的良知和理性就能夠體認。以此為邏輯起點,借助房價收入比這個簡單尺度,不難得出在中國房價過高的判斷。遺憾的是,放眼中國,多少官員、經濟學家和社會精英,至今仍在打著各種各樣的幌子,在這個常識問題上辯論不休。
  最近幾年,“房奴”這個有中國特色的現象,不僅在一線城市日益嚴重,而且還在向二三線城市蔓延。與此同時,大量房子閒置,甚至出現無人居住的“鬼社區”或“鬼城區”;官員、富人以及炒家擁有多套房産的比比皆是;開發商要麼大肆囤地坐等漲價,要麼採用饑餓行銷的手法拉高房價;政府在“招拍挂”過程中以推高地價為樂。實際上,中國並不是一個因為土地稀缺、城市人口太多而導致房價高企的國度,城鎮化帶來的漲價因素不應被過分誇大。政府職能錯位、炒作之風熾盛以及貨幣政策失誤,才是中國房價畸高的根本原因。放在世界范圍內看,過高的房價收入比也決定了中國房價應步入回歸之途。
  從目前看,盡管始于2010年的中國本輪樓市調控有“史上最嚴”之謂,但其價值取向仍值得稱道,若能對其具體措施中的一些不足加以完善,並認真貫徹落實,則房價理性回歸有望,這不僅有利于改善民生,推進中國經濟轉型,也將為世界其他國家破解房價難題提供可資借鑒的樣本。
  有一種觀點認為,房地産關聯上下遊50多個行業,因此調控房地産會對這50多個行業産生負面影響。從短期看,這種觀點有一定道理。但從長期看,如果房價在調控中下降到合理價位,居住需求成為購買主力,樓市成交量就會長期維持在合理水準,開發商從中獲得合理回報,房地産上下遊行業也將因此獲得可持續發展。房地産上下遊行業的從業者,本身也是高房價的受害者,他們和億萬民眾一起,都會從房價下降中獲得生活的改善。再者,房價下降還會為居民消費其他産品騰出購買力,從而擴大內需,其效果相當于為國民集體加薪。誠然,房價下降後,開發商和地方政府會成為利益“受損者”,但是這種“受損”對于開發商而言,本質上是讓它們理智地告別暴利時代,享受行業平均利潤;對于地方政府而言,一則讓它們還利于民,二則敦促它們回歸“守夜人”的角色。這種種結果綜合在一起就是:房價下降將使絕大部分民眾受益,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和經濟健康發展,而這正是穩增長的精髓所在。
  的確,房地産在中國經濟中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地位,正因為如此,我們更要將穩增長與樓市去泡沫化之間的邏輯關係理順,切不可顛倒因果,混淆主次。一言以蔽之:縱容樓市泡沫與穩增長背道而馳,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計,以改善民生為取向的樓市調控決不可半途而廢。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媒體誤讀樓市,故意?有意? 2012-06-19
樓市回暖,調控要給民眾穩定預期 2012-06-19
樓市回暖速度超預期 房價止跌回升 2012-06-18
[網民關注]樓市“價穩量增”格局或延續 2012-06-1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版權聲明 | 聯繫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連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