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融結合要防範風險
2012-06-19   作者:李予陽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産融結合是近年來我國企業集團發展的新動向。由於有關政策規定銀行業不能投資實業,所以我國的産融結合主要是産業投資金融。即其實現方式是産業資本通常以參股或控股的形式持有金融機構股份,或者通過設立集團財務公司涉足金融業。目前,不僅中石油、中石化、中糧集團等大型國有企業進軍金融領域,建立金融平台,復星集團、萬向集團等民營企業的産融結合步伐也在加快。
  企業熱衷産融結合,不僅在於産融結合可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及銀企之間的溝通成本,有助於企業解決快速發展過程中的金融需求,實現産業與金融協同發展,而且有助於企業分享金融業的高利潤。尤其在全球經濟放緩的當下,實體經濟投資乏力,産融結合為一些企業提供了新的業務增長點。
  由於目前我國規範産融結合的法律尚不健全,企業集團産融結合面臨一系列風險。如市場風險、行業風險、關聯交易風險等。一些企業缺乏必要的專業人才和管理經驗,盲目進行産融結合增加了經營風險。另一些企業則背離了企業發展的根本,在追逐金融利潤的路上漸行漸遠。當年德隆集團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把産業做實,忽視了産業競爭力的培養,追求快速擴張和資本運作,長此以往,其金融行業的發展缺少了産業的支持,二者發展逐步脫節,放大了經營風險。
  衡量産融結合是否必要與産融結合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是看産業和金融能否互補、實現産融的良性結合,而不是將大量資本從産業轉投向金融市場,尤其是虛擬資本市場。實體經濟創造真正的物質財富,現代經濟發展到一定時期虛擬經濟需要對實體經濟給予支持,但是虛擬經濟的發展一定要以實體經濟為基礎,並且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前提。
  資料顯示,國外大型企業集團的發展大多經歷了産融結合的過程。“世界500強”企業中,有80%以上進行了産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結合的經營行為。但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過度金融化也壓垮了一些大型産業企業。這也向人們敲響了警鐘,過分追求虛擬經濟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出於金融業自身系統風險等因素考慮,無論是我國金融監管機構,還是産業監管機構,都對産融結合持謹慎態度。加強監管,為産融結合設立“紅線”,在金融資本與産業資本之間建立有效的“防火墻”,成為當務之急。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從國際趨勢看産融結合 2012-06-07
機構狂掃ST東源 地産融資未開閘 2011-04-20
王勇:國資委産融結合今年沒有具體計劃 2011-03-07
産融結合加速央企“財團化” 2011-02-23
遠洋地産融資9億美元將減少土地儲備投資 2010-07-1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